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高技术产业规模和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 增加值占GDP达8% -商务部:猪肉价格连续7周下跌 多部委要求稳定后四个月价格水平 -环保十一五规划通过 重点领域全面规划 内外资企业监管一视同仁 -今年企业债额度将接近2000亿元 航意险将告别20元全国统一定价  -北京奥运空气质量望全部达标 年补贴轨道交通超50亿 坚持低票价 -中国投资公司本月29日挂牌 设7人管理委员会 创业板或十月亮相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已达5.77亿 上海城市化程度最高 -海外交易所涌入 纳斯达克获准设北京代表处 香港成全球第6汇市 -上海将建社保基金信息披露制度 接受监督 正研究建最低薪酬制 -国家公派留学生学成后须回国服务两年
培植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景观 甘肃形成生态旅游大格局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2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近十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林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在省甘肃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先后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取得了前所未有和举世瞩目的成就,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9.90%提高到2006年的13.42%。全省林业职工在加快林业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努力培植森林资源,不断丰富森林景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构建起了全省森林生态旅游大格局。

经过林业职工多年艰苦努力,目前,甘肃省基本形成了特色各异的五大森林生态旅游线路,一是以兰州市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兴隆山森林公园、兰山森林公园和五一山森林旅游区为重点的都市风情、黄河风情旅游线;二是以麦积国家森林公园、贵清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崖寺国家森林公园、太统森林公园、周祖陵森林公园、西岩山森林公园、桃花山森林公园、铁木山森林公园,白银的屈吴山、哈思山林区,陇西的仁寿山李氏祠堂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寻根祭祖旅游线;三是以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白龙江林区的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沙滩国家森林公园、则岔森林公园为重点的回藏风情、原始森林草原风光旅游线;四是以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池森林公园、小陇山的放马滩、麦积山环抱的植物园为重点的森林生态、田园山水旅游线;五是以阳关国家森林公园、张掖的黑河森林公园、山丹焉支山森林公园、武威濒危动物繁育中心、民勤沙生植物园、肃南马蹄寺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祁连林区、丝路风光旅游线。这些森林公园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陇原大地,构成了甘肃省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风景线,绘就了一幅以森林、沙漠为主体,多姿多彩、引人入胜的陇原风情画和森林生态旅游图。

为了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多年来,尤其是1998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干部职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生态建设的有利时机,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森林资源是综合性、多功能的资源,要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展旅游业”的指示精神,在思想认识和工作部署上把森林生态旅游摆在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使森林生态旅游在陇原大地上迅速兴起,不但有力促进了林业发展,也壮大了地方经济。

1.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森林生态旅游形成品牌。目前全省已建立森林公园74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1处,省级森林公园53处,总经营面积达1095万亩,园内旅游公路达2000多公里,各类景点2000余处。这些公园如一颗颗绿色的明珠,分布在全省12个市(州)的50个县(区),镶嵌在陇原大地上,是甘肃省不同地域森林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华。这些各具特色的森林公园既有天然的森林风光资源,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越来越受到众多省内外、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向往和追求。

2.多渠道招商引资,全方位筹措资金。由于资金匮乏,甘肃省大部分森林公园起步比较晚。为了依托资源优势,培育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林区在森林公园建设中,积极解放思想,在国家投资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对外招商引资和集体、个人自筹资金,使森林公园各景区的交通、住宿、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投入森林公园建设资金近5亿元,修建园内旅游道路2000多公里,购置旅游车辆(游船)103多辆,拥有电话488门,大小宾馆60多个,建筑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住宿床位5791张,使森林公园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其中仅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已累计自筹资金1.5亿多元,先后建成了由植物园、放马滩、曲溪、净土寺四景区组成的麦积国家森林公园,由桃花沟、碧峪、百花、黑河、龙门六个景区组成的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由太阳山、三黄谷、卧牛山组成的三个省级森林公园。其经营总面积达到了45383.7万平方米,占到了全局森林经营总面积的5.46%,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30万人次。洮河林业局通过职工集资、银行贷款等方式,投入资金2.11亿元,先后在冶力关等森林公园完成20多项基础工程,建成日接待能力2万人的森林公园旅游接待中心,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增添了新的动力。还有兴隆山、太子山、莲花山、白水江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也都通过单位自筹、职工集资、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筹资4300多万元,修建旅游接待用房2万多平方米,为这些单位分流富余职工,增加经济收入和促进今后更好更快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旅游业务不断拓展。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旅游的优势,积极开辟富有特点的旅游项目,突出其特色性,增强吸引力。近年来,各林区都依法严格森林公园的建设与管理,结合创建文明森林公园活动,统一组织开展创优、敬业、树形象活动。对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实行制度化管理,定期检查,定期清理,对服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挂牌服务、使用文明语言等,提高了森林公园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和“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单位”;麦积国家森林公园被团省委、省旅游局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兴隆山、贵清山、莲花山森林公园被省旅游局确定为“闻名旅游景区示范点”;吐鲁沟、兴隆山、冶力关、松鸣岩、贵清山-遮阳山、马蹄寺等六个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占全省“AAAA”级景区的三分之一多。

通过这些活动,使全省森林旅游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较快发展。全省仅2006年,森林公园接待国内外游客就达326.3万人次,基本占到了全省旅游总人数三分之一,使森林生态旅游在全省大旅游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4.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自身发展。森林公园的建立,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森林面积,而且通过风景林的营造和残败林改造,扩大了森林面积,成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基地和重要窗口。仅2005年,全省各森林公园环境保护投入资金就达到575万元,植树11850亩,改造林相7000亩。平凉市五大森林公园利用景区收入和自筹资金,近几年共投入资金310万元,围绕景区植树造林10.07万,修筑道路560公里,为进一步开发森林公园奠定了良好地基础。

5.增加群众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带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的巨大功能,同时在旅游大行业的地位日益突出。不少地方依托林区兴办各类山庄、景点和众多“农家乐”,直接和间接创造了各种就业机会,使不少林区的农民群众摆脱了贫困。目前,仅陇南市就依托森林生态旅游,已发展“农家乐”4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2000多人,年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达到8000多万元,为广大贫困山区的群众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同时,通过大力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使不少边远地区交通、运输、商贸、电信、餐饮、娱乐等行业得到发展,并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完善城市文化配套设施的重点工程来建设,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过去交通不便,地域偏僻、经济落后的漳县、宕昌、和政、临潭等县,通过打造“贵清山”、“官鹅沟”、“莲花山”、“冶力关”等森林公园,就使当地名声雀起,大大加快了当地改革开放的步伐,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目前,群众脱贫致富。

6.行业管理得到加强,中介服务不断完善。甘肃省在森林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中,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不断加强行业管理和质量监督力度,先后制定了《甘肃省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暂行规定》、《甘肃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规范了甘肃省的森林公园管理,保护和开发。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为广大游客服务,甘肃省林业厅还专门成立了的甘肃森林沙漠国际旅行社、小陇山大自然旅行社。两个旅行社积极组织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导的休闲度假、消夏避暑、疗养保健、科普考察和“夕阳红”等专项旅游,在开展各类培训,森林公园的对外宣传、招商引资和开拓森林生态旅游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解甘肃的一个窗口。

来源: 甘肃日报

相关文章:
太湖源头第一村:开发农家乐生态旅游 第三产占收入50%以上
五大问题对我国的生态旅游环境构成威胁
青海副省长:建设旅游名省 环境和生态保护放在首位
河南省加快生态伏牛旅游建设 推进旅游强省步伐
广西龙胜:生态保护换来旅游美景
图片新闻:
卫星遥感监测:90城市违法用地约24万亩 向农村和中西部蔓延
中国深水采油攻克世界级难关 将在世界深水领域作业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