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中的“陷阱”比工业间谍更危险
北京欧地安科技公司是一家专门提供电磁安防设备的公司。在现代商业环境下,各类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任何电子器材都会释放电磁波,因此利用电磁波的采集和还原技术窃取商业情报,就成为跨国间谍的高技术手段。
“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只要它在使用状态,间谍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通过收集电磁波信息,把使用人在现场说的话还原出来。”欧地安公司总裁佟建勋介绍,其公司最初业务主要是为政府、军队等特殊部门配备电磁安全设备,而现在,许多大企业、甚至高档的私人会所也开始需要此类服务,“人们对安全环境的敏感性更高了”。
不过,这位电磁安全技术的专家却更看重经济安全中“人的因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安全技术手段的进步,是与人的安全意识日益增强相对应的”,佟建勋说,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企业普遍技术底子薄,积累少,受短期利益驱动,喜欢“走捷径”,这种心态体现在某些企业和行业中,就会发现“到处是安全漏洞”。
产业升级已成为国家前途生死攸关的中长期问题。”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看来,中国目前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因为人口年轻,再过15年,中国将成为老龄化国家,经济增长率不可避免地要降下来,如果技术水平上不去,没有知识产权,才会真正爆发危机。而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躲过那些“陷阱”。
杨帆称,中国经济实现产业升级的“最大安全问题”,就是有些人把技术升级的希望寄托在外资身上。
“这很天真”。他认为,对在我国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汽车关键零配件设计制造、整车设计、数控系统),战略性技术(如飞机、集成电路设计、先进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的出售),跨国公司不但不会转让技术,而且设置了种种“陷阱”遏制对手发展。
他列举了几类战术:
“画饼充饥”:以各种美好设想为诱惑,瓦解对手自主研发决心。中国研发大飞机“运十”曾历经坎坷,当1988年国家准备再次生产大飞机时,美国麦道提出合作,号称合作起点高、经费省、市场前景广,20年完全转移技术给中国。但结果是,合作生产的MD飞机比“运十”小,没有销路,不掌握核心技术。2007年中国才重启自主大飞机项目。
“金钩钓鱼”:以利诱麻痹对手,先弃后取。最早的电脑操作系统是DOS2.0。软件免费用,国外软件多的是,省钱又好用,中国渐渐失去了研发核心软件的兴趣,致力于汉化外国软件和在基础软件上做应用开发。终于有一天,我们才知道,用人家的软件是要给钱的。
在调查了中国装备工业并购状况后,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披露称,跨国公司通过中国的“产权改制”大量并购中国技术实力雄厚的行业骨干企业,这可能导致中国工业的核心部分、关键领域、高附加值的部分被外资控制,形成“外大内空”,被锁定在国际价值链低端。
这是比“间谍门”更有可能危及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
高梁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关键时刻,这时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很重要,但必须要保持自己的工业产权。作为后进国家,如果在“向外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失去了依靠自己的力量搞建设、自立自强自尊的发展理念,就变成了典型的“弱者心态”。
“看看历史,世界上哪个强国是依靠他人,靠投机取巧发达起来的?说得不好听,这是一种畸形的心态和发展理念”。他说:“片面依赖外国资本的发展模式是违反科学的,这害国害民。”(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