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我随外文局青年社会实践团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我们党的发展历程,追溯那段浩荡不朽的岁月,心情无比激动。
对于我们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而言,耳濡目染的,是改革开放的辉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之前的中国革命史,仅限于历史课本上的白纸黑字,烈士陵园的庄重肃穆和老电影里的硝烟弥漫。
这一次能够走进西柏坡,这个新中国走出来的地方,机会是难得的,感触是极深的。
西柏坡之行,最深的感触:一是历史,二是现实。
走进西柏坡纪念馆,一排大字气势恢宏地展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背负着多少年的沧桑和历史的重量,那八个字之后,又是多少革命志士的血泪和生命。十一个展厅再现了党中央当年在这个小山村里运筹帷幄,领导了一个又一个战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会议,孕育出一个新中国的光辉历史。新中国,是从西柏坡走出来的,新中国的精神,也是由西柏坡的精神奠定的。形象生动的蜡像,油画,布景,内容详实的资料照片,我们随着解说员,又经历了一次中国革命的血泪史,壮丽而肃穆。在那样一个小山村里,生活是简单的,信念是坚定的;条件是艰苦的,精神是永恒的。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镌刻在石碑上,这是中国永远抹不去的印记,也是中国走下去的奠基。
石刻馆内大大小小的石碑,留下的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辉煌的痕迹。那么多年之后,看到那些曾经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的言语,心中,除了激动,更有一份感慨。风风雨雨中走来,在雨过天晴之后我们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参观西柏坡旧址时,眼前一间间土黄色古老的房子,一个个毫无装饰的朴素的房间,这些就是西柏坡精神的真谛,这些就是西柏坡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所记住的也正是我们眼前的这一切。看着眼前一个个神情真实的雕塑,看着高大的纪念碑,我似乎感受到他们的真实存在,似乎可以想象到他们坐在一起开会,一起策划的种种画面,他们的付出带给老百姓的是生机是权利,带给全中国的是解放是自由,带给我们的是现在和平美好的生活,我更加明白了那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小在城市长大,直面这一份历史,感受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从小接受艰苦奋斗的教育,却在这一次真真切切地走进了西柏坡之后,才体会到什么叫做精神的支柱。有人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想说,记住历史,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记住历史的精神。
平凡的小山村,造就了不平凡的历史,因为,那里有不平凡的精神。无论是“两个务必”也好,是三大战役中的毅力和决心也好,或者是其他的种种,这些都是走进西柏坡之后,让我深深感动的,也是走出西柏坡之后,要我深深牢记的。
如果说,历史让我感动和激励。那么,现实让我有一点心疼。
我们此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考察西柏坡中学,开展“爱心支教”活动,并为老区的学校捐建图书室和电脑室。
第一天当我走进西柏坡中学,看到的是黄土地的操场、破旧的篮球架、简陋的乒乓球台,我触目惊心。再看到一排排坐的整整齐齐的学生,他们穿着很朴素,普遍消瘦,脸色略带黝黑,可以想象他们是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下学习,但是能看得出他们的精神面貌都很好。在接下来的“爱心支教”活动中,我们和初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节拓展游戏课,刚开始同学们看到我们后还有些拘谨,短短的几分钟交流,就看到了他们纯真的笑容,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很积极很努力。虽然是在无限的欢声笑语中,但是我的心却越来越沉重,我想:他们会不会有一天,走出这片大山,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在的生活,也许这只是希望。随后我们参观了我局支教老师刘洋的宿舍,一张破旧的床,没有玻璃的窗户,一个歪歪斜斜的衣柜,每看到一处心里就对刘洋多一份崇敬,是他们的无私奉献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带来了无限希望。
对于我们新时代青年来说,这里有太多的东西要我们去听,去学,去看,去感受,去思考。我们只有深刻领会西柏坡精神的实质,并将其融入平时工作之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需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革命前辈那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进取精神,进一步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