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北京出台小升初新政限制择校 遗"口子"惹人忧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4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咨询会”叫停背后的小升初变局

北京出台小升初新政限制择校,遗留的“口子”引发担忧,能否收到实效仍存疑问

专题动机

今年4月初,北京市教委规定不得进行与入学挂钩的考试,也不能把各类荣誉证书、竞赛等级考试等作为录取依据。随后,“小升初”各名校的咨询报名活动被紧急叫停。

此举旨在落实去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也是为了限制北京一直存在的择校现象。此前20年间,多有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名校,从孩子一上学就逼着他们参加各种竞赛辅导班等,另一方面,一些名校在学生择校时收取赞助费、助学费,甚至滋生腐败现象。

但问题是,小升初新规定仍未彻底杜绝择校,这些遗留下的“口子”,被家长和学校担忧会成为“条子生、关系生”的特殊通道,不但使今年小升初局面更加混乱,并且会造成新的不公。

目前,小升初问题引起教委和北京人大的关注。2007年新政,酝酿着北京小升初更大的变局。

最近一段时间,海淀区的陈女士放下手里的工作,一直为女儿的升学四处奔走。

从三年级开始,孩子班里的同学几乎都上了培训班,这位母亲硬把女儿送进了比奥数还要难的“华数”班,目的就是希望女儿能读所好初中,增加入学面试时的“砝码”。

现在,让陈女士觉得,几年的努力都白做了。

四月初,北京市教委一纸通知,紧急叫停全市中学名校的咨询、报名活动。

规定不得进行与入学挂钩的考试、测试,不得要求报名者提供各类荣誉证书和学科类竞赛、等级考试等证书、证明,并不得以其作为录取的依据,完全按片儿入学,旨在限制择校,力促均衡教育。

这就意味着,陈女士逼着女儿用四年时间考取的包括奥数等在内的20多个证书,没用了。

“全民学奥数”为择校

陈女士原本指望这些证书,能将女儿送入一所好点的中学,为了考这些证花去女儿不少课余时间。

从三年级开始,女儿每周只能休息半天。陈女士说女儿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轻松多了,以至于女儿很盼望正常的上课时间。

“该拿的证,我女儿基本都拿了。”陈女士解释,在女儿的20多个证书中,有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奥数证书,光是英语类就有三个,包括“公共英语二级、剑桥英语和科技英语”。

拿着成摞的证书,陈女士心里还是没有底,“因为别的孩子的证书并不比女儿少多少。在女儿的班组中,比她报班多的不在少数,有些孩子,一周连半天休息时间都没有。

陈女士说,有的家长把五一都安排满了,孩子们极其盼望放假,有的学生在作文里直接写希望有个“星期八”。

“就是希望孩子上个好学校。”陈女生说,北京的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公平,各区之间、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过大。

这些名校集中了北京相当多的名校长、名教师,凭着这些资源,学生往往能够顺利考上好高中,继而考上好大学,正是这样的现状导致所有的学生都考证,使择校热不断升温。

小升初20年择校史

按照此前北京小升初的实际操作模式,在升学时有各类证书确实“沾光”。

上世纪80年代至今,北京的小升初政策经历了从考试到择校再到主导均衡的三个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各中学招收学生,全部根据考试分数选拔,到1986年,随着《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取消考试,渐行“就近入学”。

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滋生出恶性择校等系列问题,尤其是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北京。

“花钱走后门的特别多。”一些学生家长说,为了让孩子上所好中学,想尽一切办法去一些好学校走关系,甚至为学校产生灰色收入。

与此相关,据《京华时报》报道,一些重点学校也开始招收择校生收取择校费,而收取择校费的名目也有多种:捐资助学费、赞助费等等。

这样,择校之风越演越烈。

1998年,北京市首次将电脑派位引入了小升初,学生去到哪个学校全部由电脑派位产生。

而在此后执行中,产生两个问题,一是特权问题,很多单位与学生共建,职工孩子以共建生的名义进入学校;二是特长生在派位中占的比例一般是百分之十至二十,一些名校将招特长生变成了招好学生。

到2001年,北京市实行了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将几十所高中改成了示范校,这些示范校不再办初中学校,而这些学校为了寻找到质量高的生源,开始办分校或者特长班,比如外语班和实验班,实际上是自己招好学生。

对此,一些家长便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因为虽然不允许考试,但默认一些名校通过自己的测试挑选招生,或者通过面试开咨询会等方式招生,并且参考学生们的各种证书,比如奥数和英语。

于是,在北京,奥数班、英语班、舞蹈班等各类培训班应运而生,教育部门也为学校招收这些“特长生”留有政策余地,允许学校招收各类实验班。

“孩子们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上述的陈女士介绍,各位家长为证疲于奔命,带着孩子到处赶场上学习班和考试。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家长为了孩子躲开电脑派位,拼命进这些班,几年下来,派位的人数大量减少,去年参与电脑派位的生源只有40%,也就意味着六成学生在择校。

北京市教委意识到“全民学奥数”的严重性,在2005年叫停部分比赛,2006年,把停办各类实验班提上工作日程。

新政限制择校

事实上,北京的小升初新政正是针对上述问题出台的。

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要求,将严格控制学生非正常跨区县和跨片流动,若流动必须在区县招生管理部门备案。

北京市教委要求各个区县要依托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对按照规定的入学方式入学就位的学生即刻为其建立电子学籍,并作为三年后进行中考报名的依据。

有专家认为,此次新政是在去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背景下产生的,今年是关键的一年,实行的情况将酝酿北京小升初更大的变局。

“我们孩子没有学奥数,算是获益了。”王爱军,一名媒体从业人员,他介绍,去年,他本来也要送孩子参加学习班,但是看到去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免试就近入学,就没有让孩子再去受苦学奥数,“孩子听了,高兴得不得了。”一名校长说,此次新政,对那些差学校也有益,“过去能择校的,成绩一般都不错,他们被限制住了,只能就近入学,这样会使薄弱初中分一杯好生源的羹。”丰台教委负责人表示,对学校来说,抢到好生源就意味着升学率,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是不利于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小升初新政有利于均衡教育和真正培养学生素质。

但在另一些家长看来,虽然就近入学作为小升初的方向已经叫了很多年,但实际上北京一直存在择校现象,家长们才会拼命带着孩子上各种培训班,而今年小升初政策突然收紧,这实际上让孩子成了制度改革的牺牲品,一位在咨询会现场的家长说,“这些孩子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他们当了牺牲品,不公平”。

遗留的“口子”

在北京市政协常委、十九中校长李江洲看来,北京今年的小升初政策留下了尾巴。

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规定,一点重点高中的实验班特长班还保留着,李江洲担心,“只要存在一个这样的班,家长们就会不择手段择校。”李江洲认为,应该下决心一刀切,把实验班、重点校等全部砍掉,否则今年小升初会比去年更乱。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初中学校校长则说,虽然不让看学生的各种证书,但是学校今年会按艺术科技体育等顺序,由学生的特长进行挑选。“素质教育就是包括证书的,谁能说证书不是综合素质呢?孩子是需要文化课之外的知识的。”这名校长说。

事实上,市教委小升初政策并没有把规定“说死”,而且给区县留有余地,几名学校负责人认为,在规定的措辞上多使用“原则上”这样的词语,是表明小升初的工作得有一个过渡,“一刀切”是不现实的,而且,在今年的文件中,删去了“摘牌”、“处理”等词。

而今年政策要求跨区择校必须在区县教委审批备案,实际是将择校的权力从学校“上收”到区县教委。东城区一位副主任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面临的压力比往年大了。

“(择校)审批权由区县教委来把握,那么你审批的标准是什么,你怎么就说他就可以择校,我就不可以择校?”李江洲说。

“条子生”担忧

对于小升初新政能否顺利实施,不少家长存有疑虑。很多家长担心学校难挡条子生。

对此,两位校长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一位校长公开表示,他愿意以身作则,尊重公平,另一位校长在较为私下的场合表示,条子生是挡不住的,他不可能不要。

一所优质初中上周末准备召开的咨询会被叫停了,校长说谁也不敢再顶风作案,提前接受咨询了,但是他的压力反而增大。

这位校长说,叫停咨询会、严禁二次流动、加强区县教委审批肯定会对小升初的种种混乱局面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对优质校跨区招收好学生有一定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起的作用不可能是绝对的。“我们的学校好,老师水平高,硬件设备也好,学生自然愿意来,这是根本阻止不了的”。

这位校长坦言,正是因为学校好,自己以前的招生中有不少的条子生。“那些写条子的部门级别都很高,怎么可能不要?”他担心,真正有关系的,最后还是会进好学校,“我巴不得不让我们招生,不管用什么途径给我们一批学生,我们直接开学,我不想再受那种招生的痛苦了。”虽然觉得可能性几乎是零,陈女士还是四处托关系为孩子递交简历,她说,四处奔波就是为了不让自己后悔。(记者 王殿学 王荟 李立强 )

来源: 新京报

相关文章:
北京中招办公布志愿填报四原则 高报将无权择校
教育部多项措施遏制择校风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
中小学择校费暂不取消 明年小升初政策年底出台
贵阳:1300万元借读费折射“择校”怪现状
教育部称择校费将取消 农村义务教育将全部免费
北京3年内消除大面积择校 取缔中学各类重点班
北京决心均衡初中学校教育资源 遏制择校热潮
高额择校费、房价不纳入物价指数
余晖:择校费征税能治得了谁
安徽省将对择校费设定上限 明年秋季起执行
教育部官员:教育部门不该支持“择校费收税”
安徽制定实现义务教育均衡时间表 三年消除择校
均衡教育资源VS学校经费不足:择校费引发PK大战
国家明确规定各阶段教育收费 择校生不再交学费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