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6年底,常州市已总体实现小康。但该市清醒地认识到:平均数不等于大多数,总体小康不等于全体小康,一些地区的发展还不平衡,尤其是金坛、溧阳两市地处茅山老区的一些乡镇,小康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小康路上,我们不能拉下老区人民。
全面小康之路上的“洼地”
常州市茅山老区,包括金坛、溧阳的14个乡镇,199个行政村,农户总数14.95万人,总人口为44.86万人。近几年来,这里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以下问题: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05年,常州市人均GDP已达37174元,而茅山老区只有19000元,仅达全市水平的51%。老区14个乡镇占全市人口的12.7%,但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只占全市的6.55%。
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较弱,基本上处于“三无一有”(无工业、无资源、无收入和有债务)状态。常州市规定,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不足10万元的即为经济薄弱村,茅山老区这样的村2005年有113个,占老区村级总数的56.8%。其中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63个,占31.7%。199个行政村中,有112个村的负债额大于当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占56.3%。
农民生活质量不高。2005年,常州茅山老区14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89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113元。199个村中,只有30多个通上公交车,还有2万多农户饮水难,2000多农户仍住在危房中,60%以上的农户未通上有线电视……
政策应到位帮扶须创新
茅山老区的问题,常州四套班子高度重视。去年,常州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活动。市领导带领市级机关、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125个单位3万多名党员和干部职工,走进老区,扶贫帮困。一年来,各结对挂钩单位捐助资金已达1400万元,党员、干部、工作人员个人捐款552万余元、捐助大量的衣物等生活用品,还落实了帮扶项目272个。同时,常州从政策上对老区予以大力扶持。去年仅市级财政就下拨了1000万元扶贫资金,金坛、溧阳两市又分别匹配1000万元,用于补贴老区水利、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保体系建设等。
当地一些干部反映,2002年,我省下发《关于加快茅山黄桥老区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文中明确的扶持茅山老区的绝大多数政策已经得到了落实。但由于一些政策比较原则,没有具体的执行标准,加上一些部门以“茅山老区在苏南,只是相对困难”为由,将茅山老区剔除在外,或将一些应给的政策“缩了水”。比如,老区乡镇工业园建设专项贴息资金,老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建设用地、水资源费等方面的政策,以及老区新办企业税收政策、老区“关爱工程”资金补助、老区农村医疗救助资金补助等等,均未得到落实。所以,他们建议有关部门一视同仁,在今年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和新农村居住示范点建设时,注意向茅山老区倾斜,同时对老区制定更为明确的帮扶政策。
帮扶要多元,要出新。金坛市对直溪镇扶贫时,给农民捐赠种羊,“羊生羊”,使养羊很快成了产业。近年来,全镇养羊七八千只,“羊汤一条街”红红火火。溧阳市上兴镇把上面捐给各村的帮扶资金集中起来造标准厂房,然后出租给进工业园区的企业,租金全部为有关村所有。这样“钱生钱”,小钱变大钱,把帮扶资金管好了用活了。“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大家反映各地如能认真总结这些帮扶做法,帮扶工作就能出新意出显效。
老区奔小康事在人为
有人认为,目前老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最突出的问题是后继乏人。同时,有的地方由于报酬得不到落实,部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溧阳市上沛镇龙凤村俞庆贵,把荒山承包下来种黑莓,每亩净收入近2000元,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现在黑莓已种到3000多亩。竹箦镇女能人胡敏,租用农场场地养了5万多只草鸡,还发起成立了养鸡协会,吸引60多户农民入会,实现户均增收4000余元。实践证明,老区不乏能人,而是需要发现和培育。此外,留守在家的老区劳动力,普遍文化水平低、技能缺乏、年龄偏大,提高其文化、技能水平迫在眉睫。金坛、溧阳不少地方正对他们加强培训,受到欢迎,效果也是很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