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人民日报评论:警惕全面小康的成果被“颠覆”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曾经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象征意义的苏南,如今又醒目地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街头。

这一次,不是因为它创造的经济奇迹,而是它遭遇的环保危机。

在近日召开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李源潮如此评断太湖蓝藻事件:“无论经济怎样繁荣发达,如果不能让老百姓饮用干净的水,人民群众就不会认可我们的全面小康模式,江苏全面小康的成果就会被颠覆。”

这是对太湖水污染事件痛彻而深刻的反省。不清除环境之痛,不重视民生之苦,将“颠覆”全面小康的成果,这样的认识,不仅包含了对“苏南模式”中尚未被重视的环境代价的认真反思,也是对“科学发展”深意的切肤体会。

近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苏南模式”一直是个寓意深长的历史符号。当年正是苏南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带来了农村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变革,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起到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作为奔小康的先行者,苏南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就经济水平而言,太湖流域富甲天下,是全球第十九大经济区域,人均GDP相当于中国平均水平的近5倍,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但“久治仍污”的太湖与愈演愈烈的污染,却从另一个角度,暴露了苏南的“发展之痛”。

它提醒我们,苏南模式要进一步丰富、深化与发展,必须直面并突破环保瓶颈,小康成果要真正惠及于民,必须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那种将小康生活仅停留于“经济增长”层面的发展理念,不仅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缺少开阔的民生视野,最终还将伤及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去年,无锡市副市长麻建国就曾坦承,作为“苏南模式”开创者之一的无锡,其未来的5年规划,都“建立在对过去发展所导致的严重污染痛定思痛的基础上”,而“自然环境的恶化是我们发展导致的后遗症”。今年蓝藻的集中暴发,则用另一种更加直观和激烈的形式,警示我们这种发展后遗症的严重。

从某种意义上讲,太湖之痛,是GDP至上的发展之痛;苏南发生的曲折,折射了全体中国人奔小康、认识小康过程的历史曲折。在付出沉重的代价之后,苏南人直观地领悟了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深意,不能因为环境问题“颠覆”全面小康成果的反思,或许会成为苏南模式走向崭新境界的先声。

因此,该感谢那些肆虐于太湖的小小蓝藻,让我们多了一次重新审视发展模式的机会。它用严酷的事实再次证明,没有科学发展,即使在经济上做成了“巨无霸”,将来还要为环境、资源付出代价。

公平地说,就生态环境而言,苏南远不是全国最糟的地方。当痛定思痛的苏南决意“向大自然还账”,“转变发展方式,哪怕GDP下降15%”时,那些环境已经濒危,却罔顾中央三令五申、百姓民生疾苦,依然如火如荼大搞GDP崇拜的地区,又该如何开创与守住自己的小康成果?

总不至于非要等到蓝藻、酸雨、赤潮、沙漠兵临城下了,才悔不当初吧?(卢新宁)

来源: 人民日报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