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提出要用13年时间,在西部率先建成小康社会。5月23日召开的中共重庆市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上,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在的报告中提出了这一目标。
这个目标将分阶段性完成,2012年,重庆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7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000美元新台阶。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总体翻一番,城乡就业难问题基本解决;三是非农产业比重超过90%,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超过65%,城镇化率超过5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力争缩小到3∶1。而到2020年,在西部地区实现"三个领先":经济增长速度效益和人均主要经济指标领先;区域综合竞争力领先;城乡统筹发展水平领先,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该目标的确立,是对今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重庆新定位讲话的积极回应。胡锦涛明确,要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已整体实现基本小康,但西部仅达到基本小康标准的56%。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其示范带动与辐射作用显著。汪洋在党代会所做的报告中称,10年来,重庆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两倍,地方财政收入增加9倍,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上增加一倍多。
在西部,重庆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前茅。2006年重庆人均生产总值12437元,在内蒙古、新疆之后居西部第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0元,居西部第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74元,居西部第三;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53%,居西部第一,城镇化率46.7%,居西部第二。
但另一方面,重庆要确立西部"领头羊"位置,仍面临很大压力。重庆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重庆的资源优势不及四川、内蒙古、云南、陕西等省区,区位优势不及广西、云南等。而经济总量暂居重庆之后的新疆,煤炭储量占全国35%,石油占国内陆上储备30%,在新一轮发展中有可能凭借资源优势赶超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指出,重庆经济总量不够大,二元结构严重,产业竞争力不够强,库区环境保护任务繁重。重庆城乡差距仍然悬殊,截至2006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1,大于全国3.3∶1的落差;主城区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而三峡库区部分区县人均GDP低于800美元,最低的县仅400多美元。
此次重庆党代会指出,需着重打造"一圈两翼",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这是重庆今年提出的新发展战略。"一小时经济圈"主要解决经济体量不够的问题,"两翼"则是发展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库区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报告还提出了对农村发展新规划。例如,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今后五年全市约30%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向城市居民身份转变。此外,重庆将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力争今后五年的土地规模经营在"一圈"内达到30%以上、在"两翼"达到20%以上。
重庆今年一个重要的利好,就是可能被列为国家级城乡统筹实验区。重庆官方近期公开表示,中央已初步批准重庆的申请。巨大政策优势,将给该市创造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并对西部产生深远影响。(重庆报道 本报记者 吴红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