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最新一项调查却显示,即使是在办理了医疗保障的情况下,广东省城镇居民选择不去医院而“自疗自诊”的比例仍然高达百分之五十二点五,高达五成六的受访者不去医院看病而选择“自诊”,民众的医疗卫生保障前景令人担忧。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有数据显示2005年广东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31%,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30%~40%之间为富裕。然而,富裕地区的城镇居民都不能解决“看病贵”的难题,那么,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来说,“看病贵”更会加剧他们的贫困。正如一些边远贫困地区正流传着这样一些顺口溜:“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一人得病,几代受穷”……从中明显能够感受到贫困地区人口面对疾病时,那份沉重的无奈。
过半广东人生病不去医院,再次向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敲响了警钟,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有了一定能级和规模后,现代化建设更要突出强调社会公平和人民群众就医环境等方面的改善。
但是,在面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我们的有关政府部门至今没有拿出一个令民众满意的医改方案。特别是许多跟医疗不沾边的权威人士,直接将板子打到了医疗卫生领域过多地利用了市场化机制,才导致了“医改不成功”的上面。我认为这是有误导决策层对医改的认识的嫌疑。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市场化是没有太大错误的,医院要面对医药企业和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是正常的,对其的监管也只能从所获利益有没有超标来看待。实际上,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市场化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事业化并不矛盾。
事实上,“医改不成功”的背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医疗保障覆盖低,像广州社情民意中心称,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城镇居民,近四成受访者没有任何医疗保障,以及目前医保报销的医疗费用比例都是比较低的。试想,没有医疗保障就意味着全部医疗费用要自掏腰包。医保报销比例低也会让中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
因此笔者认为,在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前,必须先加快医疗保障的改革,必须实现每个人有拥有医疗保障的宿愿,同时,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投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如深圳市目前实施的《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规定,劳务工每月只出4元钱,便可享受既保门诊费用、又保住院的医疗保险。若大病需住院,超过300元的部分可报销90%。深圳市的《办法》具有示范作用,值得在全国推广。
与深圳医疗保险模式相比,许多省(区)向灵活就业人群收取的医疗保险费用每年高达上千元,有的规定必须交足两年才能享受住院保障,而且不保门诊费用。同时,许多地方的劳动保障部门强行将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捆绑,不办养老保险就不给办医疗保险,笔者要问: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为什么要捆绑在一起,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
医疗卫生是治病救人的特殊行业,应以保障人民健康为目的。所以,应该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纳入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中。同时,立法机构应尽快出台《医疗保障法》,治理医改各地各自为政的现象,完善医疗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推动建立医疗保险或医疗保障制度。尤其是宣称2006年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城市,如无此指标,误以为小康社会无须人人享有医疗保障,势必造成缺陷。即使恩格尔系数再高,民众也不会有富裕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