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如今已在十字路上了。作为一种成熟的产业模式,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起步与壮大功不可没。即使今天,劳动密集型依然是大多数地区的最优选择。但发展从来不平衡,有先有后,领先者开始思考,追求资本最大效率与民众最大福利的最佳结合点到底在什么地方?最低工资正是这一均衡点的先期试探。这或许是个开始,但绝对是一个方向
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已成为一种趋势。自从江苏省率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西、山东等14个省市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甚至有省份调整幅度超过了20%。与此同时,受最低工资调整带来的成本压力,劳动密集型企业也迎来了成本大考。
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压
“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受到较大冲击。”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上海德特集团董事局主席顾心逸愁容满面。他表示,由于受通货膨胀上涨预期的影响,以及改善工人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顾心逸表示,诸如苹果、戴尔、惠普等世界知名大企业,工资成本增加问题不大,能自我消化,但对其他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工资增加到2000元以上,将难以承受。
“目前来看,影响还不算大。”宁波一家电子企业杨姓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目前在宁波的所有台资企业,都在严格执行宁波的最低工资标准。但他也认为,企业工资成本上升是一个必然趋势。他准备把工厂迁移到人力资源丰富的江西、河南等地区,此前他已去过上述地方考察,尚在与当地进行谈判,一旦条件达成,就实施搬迁。
利润摊薄转走东南亚
劳动密集型如此“敏感”,与企业利润率太低有关。南京一家机电出口贸易企业的负责人李先生表示,现在订单做不完,就是企业难以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最主要是企业利润率太低,而如果提高工资标准招人,又面临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压力。李先生分析,如果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工资30%,那么企业的总成本将上升4%-5%,按照现在的利润率,许多行业都将亏损。
据统计,去年全国工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5.47%。而在中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广东东莞,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东莞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仅为2.49%,整个代工企业的行业毛利率在5%-11%之间。
6月9日,DHL全球货运物流南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阿马杜·迪亚洛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他刚从越南回来,发现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企业,现在都在把低成本产品转移到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去生产。他表示,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种转移趋势就越发明显。
红利消失呼吁减税扶持
“中国企业工资成本上升是一种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南京的李先生表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将由丰富慢慢向偏紧趋势发展,受市场供求因素、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国民经济水平提高的影响,工资成本不断上升将是一种长期趋势。
“我不反对提高企业工人待遇,也乐意改善工人的生活,这是企业应该做的。”顾心逸表示,他赞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但现在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发展基石之一,这种情况至少在10到20年内难以改变。如果工资成本上升过快,造成中国企业竞争力锐减,那么大批企业倒闭或者向东南亚国家转移,都不符合中国的整体利益,也将造成大量农民工的失业,问题会更严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企业要适度提高工人待遇,另一方面,国家也要适当减少企业税负,在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记者 傅光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