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第二波"预示着世界动荡——评《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
人们常说,金融市场不相信眼泪。在这个“进出瞬间决定命运”的资本游戏中,多数投资者往往认为,只有那些冷酷的、理性的、能够遵循价值投资法则,或者按纯粹的技术图形操作的人,会成为最终的赢家。因为这些人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别人恐惧时他贪婪,别人贪婪时他恐惧。
说真的,这种想法残害了很多人。比如,刚刚掀起的欧洲债券风波导致金融危机“第二波”,就套牢了很多“贪婪的人”。各种经济数据和指标,都显示全球经济正在复苏。可是,只在一夜间,希腊那个盛产海滩、雕塑和诸神传说的地中海岛国,因债券出了点小问题,就连累全球金融市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为什么“理性预期”这么不经折腾?为什么人们总是被“不确定的未来”嘲弄?早些听听金融大鳄索罗斯先生的忠告也许就好了。“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复苏的势头很可能会停止,甚至随之出现再次衰退,而我不能确定这将发生在2010年还是2011年。”这是去年10月索罗斯在布达佩斯中欧大学演讲时的预测。显然,他说中了。
索罗斯的预期并非依据理性。恰恰相反,这位投资大师反复向人诉说两个原则:其一,人们对现实的看法往往是局部的、扭曲的;其二,这些错误的看法必将导致错误的行为,进而使环境变得超出一般预期。他把这称为“反射性理论”。作为一种哲学观点,索罗斯在1987年出版的《金融炼金术》中就系统阐述了。而在这次总结他一生经验的演讲中,他再次阐述了他驰骋金融沙场的“哲学原理”。
中世纪的炼金术士喜欢默念咒语,认为咒语可以让黄土变成金子。这显然很荒诞。然而,在现代金融市场,这种方法却有很大的应用空间。那些“咒语”,包括数不清的分析、预测、数据和暗示,都对投资者的心理构成了潜在的有倾向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促使其行动,行动造成趋势,而趋势反过来加强了判断,判断再推动更有效的行动……一轮投资泡沫,就在这种“自我强化”的过程中形成、放大,直到破灭。而其下跌和调整速度,同样遵循“自我强化”规律,这就是“涨总是涨过头、跌更要跌过头”的金融投资规律。这就是说,“非理性”根本就是金融市场的特性,泡沫的膨胀与破灭,本就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现象,只不过有时大有时小,系统性、全局性的泡沫就是金融危机。而那些看似合理的“理性预测”、“基本面分析”,通常是些一厢情愿的看法,并不总能左右趋势。这告诉人们,决定金融市场波动和走势的,不是“原理”,而是“人心”。
金融危机“第二波”的到来,并非经济数据不好看,而说明人心动荡,恐惧仍然是这个世界的基调。“有缺点”、“不完美”,索罗斯把这种从金融市场中发现的“永远面对不确定性”的风险体验,看作人类存在的本质。因此,他嘲笑那种憨傻如学究一般总在“寻找均衡”的理论,或者不负责任地假设“市场总能自我修正和自我调节”,这类天真的看法摸不着金融市场的脉搏,持有此类僵化教条的投资人自然也无法在市场博弈中求生。
同样是投资大师的巴菲特崇尚“价值投资”。从哲学上看,他与索罗斯的差别如同“人性善恶”的争论一样,似乎各持一端。而把对金钱的驾驭上升到人性的高度,是这两位犹太老人共同的智慧所在。不过,从实用观点看倒不必拘泥,笔者觉得长线投资要多听听巴菲特,短线操作要学学索罗斯。
每个人都想听索罗斯谈论金钱,而这位老先生总是不厌其烦地谈论哲学。不过,可能正因为他有了足够多的金钱,他的哲学才总能有足够多的听众。在《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这本小册子中,他做了“一个失败哲学家的又一次尝试”,试图对金融危机后的世界走势提出自己的意见。他批评“美元的泡沫”,指责小布什总统当初的军事霸权政策操纵了美国民主,甚至欺骗了美国人民,进而导致华尔街金融市场崩溃。在他看来,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的战争挫折,是投资者们改变未来预期的转折点。这个分析意味着,在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背后,政治上“看得见的手”的支配力量更为关键,尤其对现代金融业背后那个“看不见的心”而言,大变局之后定有大拐点。
从1957年离开家乡匈牙利,这位脑子里装着“思维与现实之辩证关系”的冒险家、投资家,在21世纪一场百年不遇的大危机之后,再次念响了他的炼金“咒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