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强推动上涨
问:今年粮食价格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李成贵:中国连续六年粮食增收,如果按供求算,应该是下跌的。但中国粮食市场有政府最低收购价托底,价格很难跌破保护价,波动很小。而且国家对农资进行动态补贴,只增不减。所以中国粮价由于处于政策市,总体上会以最低收购价为支撑,窄幅震荡。但不排除个别品种的震荡偏强。粳稻在国内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且去年东北粳稻下降30%左右,相对于其他谷物品种,粳稻储备处于低位。今年3月份粳稻与中晚籼稻的价差已达541元/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农民惜售心理强,预计在5月份后可能上涨。
除政策和供求影响外,货币供应也可能影响粮价。流动性过强甚至泛滥会造成粮价的上涨。当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时,有些投机成分会进入农产品市场。
再有就是和居民收入有关。比较明显的是,当人民收入增加得很快或调高工资时,受心理因素影响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影响,农产品价格也会得到拉动。
此外,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也对部分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如果年内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大豆进口,对豆类产品价格造成压力。
不构成通胀压力
问:不少人认为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拉动CPI增速上涨的主因,因此担忧粮价上涨引发通胀。您对此是否认同?今年粮价会不会对通货膨胀构成压力?
李成贵:我不赞成这种看法。目前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来自于金属、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过快上涨,粮价并不构成通胀压力。应该看到,在CPI构成中,上个世纪80年代,食品占了60%左右的权重,目前已下降到30%左右,预计不久的将来还会继续降低,与此同时居住消费以及其他消费的支出越来越多,居住类的权重已经达到15%。相比于食品类价格,居住类价格如建材、房租等上涨得更快,后者对CPI构成较大压力。另外,粮食市场是政策市,价格不可能上涨太多,这种涨幅在CPI上表现得微乎其微,不会对通胀产生明显压力。(路倩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