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菱东京银行驻华盛顿事务所研究员龙野裕香认为,美国和中国因在能源方面有着共同利害关系,一致认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部署是今后能源安全、气候变暖对策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此,两国间的能源合作不会因政治经济摩擦受到影响。日本《经济学人》周刊3月28日一期刊登了龙野裕香的题为《美中加强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合作》的文章,摘要如下:
去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时,美中关系还比较友好。但两国之间也并非不存在经济摩擦火种。美中间的经济摩擦现在似乎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课题。在喋喋不休的较量中,奥巴马总统与胡锦涛主席就合作推进气候变暖对策的具体事项达成协议,美中之间至少在清洁能源领域还洋溢着积极友好的气氛。
进入今年以来,笼罩在美中关系上空的阴云越发浓厚。横在美中之间的不只是经济摩擦,就连政治上也是险象环生。然而,似乎不用担心这一切会对美中间的清洁能源合作产生不良影响。
两大能源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
美中之所以深化能源领域合作,是因为这两大能源国家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
美中两国在能源产量、能源消耗量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量方面都是大国。美国和中国分别有50%和80%的电力依赖煤炭,而且都有一半以上的原油依靠进口。因此,两国一致认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部署是今后能源安全、气候变暖对策和经济增长的关键。
去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取得的最大成果是气候变暖对策。为了深化两国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达成的应对气候变化备忘录,双方就具体内容达成了协议。
失去了“援助发展中国家”这张对华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反映出美中两国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仍旧存在着分歧。美国过去就以中国和印度不参与为借口,不愿意参加应对气候变暖国际框架,要求发展中国家也承担减排义务。
而发展中国家认为,气候变暖问题是由于发达国家此前一直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应该由发达国家承担责任。中国一方面主动制定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内目标,另一方面却断然拒绝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义务。另外,中国还联合印度、巴西和南非结成被称为“BA SIC”的集团,领导77个发展中国家(G 77),通过强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合来对抗发达国家。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协议文件决定,发达国家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和2020年之前应分别向除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和1000亿美元资金,中方也接受了这份协议。这样一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失去了一张将中国纳入国际框架的王牌。
美中清洁能源合作重视实际利益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目标是构建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的国际框架。
美中两国在大会上的对立预示着今后构建后京都议定书的路途并不平坦。但另一方面,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共同项目也反映出美中都互相重视和发展实际利益。尽管美中之间在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数值方面意见相左,但两国政府都认为必须要削减二氧化碳排放。而且,正是因为没有在后京都议定书这个大框架问题上达成协议,才提高了致力于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单个能源合作项目的重要性。从美中清洁能源合作的协议内容可以看出,美国能源企业正试图争夺势头正猛的中国清洁能源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为了满足迅速增长的能源需求,近年来不得不加大从海外进口能源。今后,为了提高能源自给率,解决能源安全课题,减轻燃烧和开发化石燃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中国必将致力于开发页岩气和沼气发电。中国能源企业为了开发页岩气,已经宣布加强同英国石油公司和英荷壳牌集团的合作。与美国企业的具体合作计划虽然尚未公布,但那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美中都能够从清洁能源合作中受益
煤炭对美中来说都是主要的发电原料,鉴于煤炭需求今后还会继续增加,清洁煤炭技术将被寄予厚望,目前已经出炉的项目就有好几个。另外,2009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的经济刺激法案决定,投资34亿美元用于回收储存二氧化碳,通过与中国签署清洁能源协定,寄希望于日益扩大的中国国内市场。
“美中清洁能源合作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美国调查公司欧亚集团分析师威尔·皮尔逊说。美中清洁能源合作构想从布什前政府时期的美中战略经济对话起开始酝酿,终于在上次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上升为最终协议文件。掌握着构建后京都议定书框架关键的美国和中国,将有机会向世界宣传两国间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美中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对两国来说都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