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开发北大荒而被称为北大仓的黑龙江成了名副其实的产粮大省。
2009年,即便在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双重冲击下,黑龙江省粮食总产仍达870.6亿斤,由全国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206.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3.6元,增幅居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之首。
日前召开的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黑龙江省除了向国人报告了如此的成绩,也宣布了自己的新目标:黑龙江省2010年将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粮食总产力争登上900亿斤新台阶。
黑龙江素有我国“大粮仓”之称,数据显示,至2008年末,全省耕地面积为1191.72万公顷。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中6个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地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粮食商品率超过70%。从2008年开始,黑龙江粮食产能超过400亿公斤,成为我国第三大产量省份。
2009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比上年增加25.6亿斤,跃居全国第二位,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已达5690万亩,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据黑龙江省有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黑龙江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了推进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大力实施了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组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省集中力量打了抗旱保苗、防御内涝和防控病虫等多个战役,夺取了抗灾减灾的重大胜利。全省粮食生产连续第6年夺得大丰收,比上年增加的25.6亿斤增量,占了全国粮食增量的60%。
为保证粮食增产,黑龙江省采取农机化、水利化和科技化齐头并进措施。去年成为该省农机化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13%;大中型拖拉机增加21%;联合收割机增加16%;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6%。全省新组建了92个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新建续建大中型灌区及配套节水改造项目85处,完成3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新打各类抗旱井3.6万眼。全省新增水稻面积近300万亩,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280万亩。推广五大作物十大高产技术栽培模式面积达1.4亿亩,新建水稻育苗大棚15.8万栋。
日前结束的黑龙江省两会上,该省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2010年,黑龙江将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粮食总产力争登上900亿斤新台阶。
黑龙江省副省长杜家豪日前撰文称,为了实现900亿斤粮食生产目标,黑龙江省将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加快松花江、嫩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加强土地整理和基本农田保护,为粮食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为保证粮食增产目标实现,2010年,黑龙江财政政策提出向“三农”等领域倾斜的目标。今年计划安排“三农”方面专项资金106.7亿元,增长24.6%。同时,围绕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安排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资金3.5亿元、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2.5亿元,支持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中低产田改造和基本农田保护,财政资金将及时发放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涉农补贴资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打造可靠、稳固的大粮仓,黑龙江省曾在2009年提出要在2015年将粮食总产量提升到1000亿斤的“粮食产能千亿斤工程”,而黑龙江省政府一位负责人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实施实际情况和新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很可能在2012年就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