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龙头”+培育新增长点=新一轮发展势头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郁鸿胜认为,金融危机下长三角地区出现的经济版图新变化,最直观的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外向度较高的原本经济发达地区首当其冲,增幅趋缓,而与国际市场关联度较小的原本欠发达的地区由于近年来加快产业转移和工业化提升,凸现优势。
郁鸿胜指出,这一经济版图新变化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经历多年高强度开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已成为长三角的稀缺品,长三角从16城市扩容为两省一市,苏北、浙南的加入正逢其时。它们承接了长三角转移产业,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完善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生产力布局。
有分析人士分析,虽然长三角地区生产力面临“重大变化”和“重新洗牌”,长三角地区传统的发展龙头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事实上,这些龙头正在通过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来巩固自己的发展地位。
在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苏南、浙东、浦东等地区能否稳住“龙头”,是长三角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稳定苏南这个经济‘龙头’,对支撑全省保增长至关重要。”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说,苏南是江苏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苏北、苏中接受辐射和拉动的重要源头。
衢州市协作办主任姚小毛也表示,近5年衢州GDP的增长,35%是靠山海协作的项目。如果经济龙头持续失去动力,那么新兴地区的优势也难以为继。
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认为,苏南地区要把调结构放到更加优先位置上,从要素推动的传统产业体系向靠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重点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现代装备为主的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金融业。
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综合组专家陈建军认为,《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在通过空间结构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江浙沪3省市目前都尚处经济转型期,仅凭一省之力、一地之力无法解决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必须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充分利用三地之间客观存在的资源结构的互补性,形成产业分工,加快长三角经济的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