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长三角新的经济增长极顺势发力
苏北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江苏省经贸委副主任周毅彪介绍说,近一年来,苏北先后被纳入国务院《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加速了承接苏南产业转移,这既为苏南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也促进苏北提高工业化水平。
“一些在苏北落地的子公司比在苏南的母公司开发水平还要高,表明这次转移是一个产业提升的过程。”接受采访的相关人士认为,苏中、苏北正在从江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缓冲带”,变成了潜力巨大的重要增长极。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洼地之所以迎来大发展,正是两省一市多年来坚持区域协同发展的回报。江苏省几届省委省政府接力谋划苏北振兴、苏中崛起,从当初的简单给钱外,发展到现在的财政支付转移、项目转移、人才支持等。特别是苏南苏北联办开发区成为要素整合的一个重要平台,对苏北的拉动效应显著。
在浙江,从2002年开始正式启动实施了山海协作工程,“山”是指以浙西南山区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和舟山市,“海”则指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浙江省协作办区域发展处处长韩海祥介绍,山海协作工程是以项目合作为中心,通过政府层面的推动,激发市场的潜力,推进发达地区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
韩海祥告诉记者,在对口协作过程中,刚开始各地都按照省里规划的结对地区寻找合作。但是,没过多久市场主导占了上风,大家开始根据实际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配置的要求,自行结对合作。
比如,省里原先确定常山和绍兴市的嵊州是协作伙伴,但由于两地的产业和要素资源不对接,合作起来比较勉强,而常山拥有的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正是绍兴县和诸暨市一些企业的运作强项,于是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可以说产业剃度转移已经从政府推手转化为各地内在的需求。”韩海祥认为。
江苏南北联动,浙江山海协作,上海要解决的是6000平方公里与600平方公里的关系。上海中心城区面积是600平方公里,这里人口稠密,产业密集,发展空间有限。但上海总的地域面积是6000平方公里,更大的空间在郊区。目前,多条地铁线已向松江、宝山等郊区延伸,计划中的轻轨11号延长线甚至可以到达江苏的昆山花桥。
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海的城乡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除了中心城区之外,还将建设郊区新城、新市镇和中心村等多个层次。推动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将给上海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