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公布16省区市国税部门税收征管审计结果(全文)
据国家审计署网站:7月17日,审计署向社会公告了《18省区市财政预算管理情况审计调查结果》。结合此次审计调查有关情况,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负责人就审计调查工作思路及发现的问题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去年,审计署组织各特派办对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主要反映了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出于什么考虑?
答:2008年,根据审计署统一部署,财政审计司组织各特派员办事处对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年度财政收支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情况。这样安排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首要的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这次审计调查紧紧围绕完善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管理这一目标,一方面通过揭示和反映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从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的角度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促进中央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预算制度,深入推进预算改革。另一方面通过揭示和反映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严格、运行不规范等薄弱环节,从明确管理责任、提高运行效能的角度提出审计建议,督促地方有关部门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强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二是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的需要。1996年以来,我们每年都对中央本级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揭示了中央财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组织科学、运转有效的基本制度和规定,审计的方式和方法也已比较规范,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对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则主要是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调查来掌握地方对中央补助的预算管理情况,较少涉及地方自身预算管理内容。因此,开展这次审计调查就是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摸清当前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现状,既要客观评价地方在推进财政各项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也要揭示地方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总体情况。三是适应财政形势变化的需要。2008年以前,地方财政收支规模逐年大幅增长,形势比较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各级财政管理状况是否能够适应新的局面,政府收支是否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接受人大监督,财政运行效率是否充分发挥,支出安排是否及时、规范等,都需要财政审计予以重点关注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问:这次审计调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财政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答: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是审计工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特别是财政审计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永恒主题,更要在规范财政管理、推动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绩效上下功夫。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要求,此次审计调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工作思路,围绕完整性、真实性和效益性三个方面,全面、深入地揭示了地方财政在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财政预算完整性的问题。强化财政预算管理,首要的是将所有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保证财政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今年刘家义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审计工作报告关于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第一条就是要推进财政管理的统一完整。这次审计调查从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报、非税收入和开发区预算管理等三个方面反映了地方财政预算不够完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二是收支决算准确性的问题。决算作为预算执行的结果,直接反映了预算执行的效率和质量。一些地区因专项转移支付拨付和结转下年支出管理不够规范而影响了决算准确性,实际上说明这些地区预算执行管理还不规范,支出安排还不够科学合理。三是资金管理效率性的问题。主要是揭示了一些地区在近年来财政收入形势较好、资金较为充裕的情况下,财政资金管理效率不高,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并促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控制财政资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