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外贸易的几个认识问题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世界经济下行和衰退的趋势更加明显,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也日渐扩大。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政策,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和“一揽子”应对计划。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温家宝同志也指出,“我们强调扩大内需,绝不能放松出口”;“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这是保增长、保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条件”。因此,充分认识国内、国际贸易及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更好地发挥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应对危机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有必要客观全面地看待三个关系,即贸易与增长的关系、内需与外需的关系、自由与保护的关系。
一、贸易与增长的关系
当前全国各地保增长的任务很重。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我国实践来看,贸易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后进地区起飞的必由之路。但是,按照我国现有核算国民经济的支出法计算,会得出贸易尤其是外贸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很小甚至可能为负的结论,这明显低估了贸易的功能和作用。
贸易的历史演变与一般作用。贸易活动很古老,自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了。马克思指出,商品流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贸易形式不断高级化,从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发展到贸易产业独立的交换,从易货贸易、集市贸易到期货贸易、电子贸易,从国内贸易发展到国际贸易。贸易是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换环节,连接着生产和消费,通过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因此,贸易具有价值实现功能,代表了市场最终的需求。市场经济以销定产,即消费决定贸易,贸易决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贸易导向型经济。扩大市场、争夺市场、占领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在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上是完全一致的,其根本区别在于国界,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货币、税收及管理等之间的矛盾。据学者的研究报告,美国—加拿大虽然是自贸区,但两国间贸易相当于国内贸易征收了40%以上的关税。总之,贸易活动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人类向高级文明演进。
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贸易能扩大市场、深化分工、提高效率、促进增长、革新制度,所以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从经济发展史来看,贸易中心国家都是经济强国,17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贸易中心,同时也是经济最强的国家。其后贸易中心转移到英国,然后是美国等。国际贸易增速一般是经济增速的1.5倍左右。1948—2007年,世界出口年均增长9.7%,明显超过同期世界经济和人口增长速度。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出口年均增长18.1%,比经济增长快8.3个百分点;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年来,我国出口年均增长28%,比经济增长快一倍以上。所以,贸易尤其是外贸,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贸易是后发国家经济起飞的必由之路。日、德经济也曾相对落后,日本二战后把“贸易立国”作为国策;德国人口只有我国的1/15,但贸易额居世界第一,人均贸易额是我国的17倍。东亚“四小龙”、“五小虎”的腾飞,都实行了“出口导向”战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贸易尤其是外贸的贡献功不可没。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一个战略问题”。归纳起来看,后进国家要走向发达之途,都要通过扩大开放和利用国际市场。
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被低估。我国及国际上多数国家目前用支出法来衡量外贸对GDP的贡献,即用净出口与投资、消费并列作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而不是用出口总额或外贸总额来衡量经济增长。该方法存在的缺陷是,只有在顺差上升或逆差减少时,外贸对GDP的贡献才能为正。比如,2003年我国出口增长高达创纪录的35%,但外贸对GDP的贡献却为-2.6%。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连续数月大幅下跌,但由于顺差扩大,其对GDP的贡献反而加大。如果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看,由于进出口是平衡的,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零,这种结论与经济发展现实严重背离。因此,或者需要一种比GDP更完整的方法来反映经济的增长,或者需要修正该计算方法的缺陷,使其更准确地反映贸易的功能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