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银行纷纷下调外币存款利率 1.6万亿新增信贷效果或打折 -中铝195亿美元注资力拓 中行称没有参与竞购美国友邦保险公司 -官员提议发房屋券 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 广东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 -轻工业振兴规划有望本月推出 石化业不涉及项目金额 受益股一览 -乌苏里江制药产双黄连注射液被紧急叫停 召回 药监局曝监管漏洞 -外交部:圆明园流失文物理应归还中国 我律师团或对拍卖文物起诉 -能源局力挺煤企涨价 电煤谈判僵局松动 五大集团拟购澳洲进口煤 -太空垃圾至少3000吨 危害严重成航天器天敌 -习近平痛批外国人对中国指手画脚 姜瑜:与达赖问题绝不让步/实录 -四成城市房价跌回一年前 降幅扩大 北京房价自2004年以来首降
首页>>宏观经济
信贷扩张夯实经济“V”形走势底部 预示拐点临近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2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央行于周四公布了1月份的金融数据:M2同比增长18.79%,较上月17.8%的增幅加快;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人民币,大大高于去年12月增加的7718亿元。这些数据以及此前公布的CPI、PPI和进出口数据透露出的一些积极变化,预示着经济运行拐点的临近,也证明了中国经济运行极有可能走出大家期盼的“V”形。

对于新增贷款的猛烈增加,业界专家们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潮中,率先实现实质性信贷扩张,这或许是中国经济下行速度减缓,形成一个拐点的最新证据。

此前公布的PPI、CPI和进出口数据也显露出经济运行的一些积极因素。

记者从银行界人士了解到,1月份中长期贷款比例显著增加,但这部分贷款基本流向各类政府基建项目。工行披露的新增贷款构成数据有一定的代表性,该行1月新增贷款2521亿元,除去1350亿元票据融资,1171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流向各种类型的基建项目。

一位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人士告诉记者,在当前的形势下,尽可能选择政府背景的中长期基建项目或者国企中长期信贷项目介入,在风险和收益上实现平衡,是现在银行追求的目标。

对居民户的中长期贷款也在显著增加。在1月份贷款的构成中,居民户贷款增加12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3亿元。

专家认为,1月M2增幅加速,贷款也激增至创纪录高位,更为重要的是,银行资金开始进入企业和家庭,显示政府鼓励银行投放信贷支持经济增长已见成效,这将对经济复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中国经济的走势,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仍在继续发展,实体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下滑的背景下,美、欧、日经济将陷入“L形”衰退,中国则可能会出现“V”形调整。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也同意这种判断。

申银万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则指出,从1月份的整个贷款结构看,主要投向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而由于固定资产项目尚未到位,可能导致一部分闲置资金定期化。同时,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股市。他预计,在2月份数据公布后,央行或采取一些价格调整工具,比如降低利率,或者通过准备金率下调做数量的调控。

华夏银行的相关人士则认为,由于前期大项目大客户都被大银行瓜分完毕,后期银行体系整体的信贷持续增长受到一定考验。由于部分行业以及一些中小企业积累的风险在逐步释放,再加上外部需求缺失的影响逐步显现,四月份之后银行可能难以寻觅更为稳定可靠的项目来源,因此银行业整体的信贷增速将会放缓。

央行同日公布的其他数据显示,1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2351亿美元,同比增长0.09%。当月外汇各项贷款减少85亿美元,同比多减256亿美元(去年同期增加171亿美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9.47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51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相关文章:
1.6万亿新增信贷效果或打折 信贷热潮料难持续
1月新增信贷或超1.2万亿 四大银行完成全年目标两成
08年中国金融调控松动 货币信贷增长放缓
央行或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逼银行放松信贷
欧元区各国财长要求银行放松信贷以刺激经济
央行将增汽车信贷支持 经销商期待 汽车购置税调整方案明起生效
央行将加大汽车信贷支持 经销商呼吁:尽快出台
图片新闻:
福建贵州四川三地连续发生森林火灾 贵州毕节2人死亡(组图)
上海率先松动户籍政策 或引发全国连锁效应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