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蓉芳 通讯员周伟)广东的长期发展后劲下降已经难以避免,解决广东发展后劲的主要途径是刺激内需及增加内源型经济投资。昨日,广东省社科院发布一年一度的《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从2000年以来的数据看,广东的消费比重在逐年下降,特别是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
报告分析,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决定粤港澳合作成败。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应以交通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为起点,打造一个不受地方利益影响的最优一体化交通网络。
广东或成金融危机转嫁重灾区
报告认为,此次起源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对全球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影响,尤其是对大量发展中国家的破坏性影响,估计要在今年上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充分显示出来。
报告指出,伴随金融危机而来的全球经济萧条会导致广东大量加工贸易企业订单显著减少。最近出现的企业倒闭并非都是订单减少所致,更多是金融危机带来的重要战略资源,如石油、矿产、有色金属价格跳水导致的企业投资失误所致。报告分析,广东可能成为金融危机转嫁的重灾区。
长期发展后劲下降已难以避免
报告指出,区域竞争力比较主要放在广东与江苏、福建、浙江、山东等省市之间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与江苏、山东在经济总量上一直处于胶着状态,1978年三省中广东GDP最低,最高的江苏GDP比广东高出1/3,经过30年的发展,到2007年广东以超过3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与江苏、山东拉开了5000亿元的距离。但是,如果从1996年全国经济软着陆来看,广东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与江苏、山东相差无几,这些数据表明,广东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率先改革开放的优势,近年来这种优势已经明显趋弱。
广东的长期发展后劲在1992年以后得到了增强,到1995年就开始回落,1997年以后,广东的真实发展后劲已经低于均速增长所需的发展后劲,虽然有2004年以来的努力,广东的长期发展后劲下降已经难以避免。
应刺激内需增加内源型经济投资
报告认为,解决广东发展后劲的主要途径是刺激内需及增加内源型经济投资。
在经济萧条时期,通过收入倍增计划刺激内需是有难度的,因为此时能够用于分配的财富可能更少了,即使政府直接给百姓分红包,由于发展前景不明朗,老百姓的钱袋子可能会捂得更紧。
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除了最大限度地刺激本地需求,更重要的是与企业配合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走市场、建渠道、树品牌”弥补广东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