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日本韩国模式,分析师称“监管并不容易”
新年度的铁矿石长期合同谈判展开的同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为整顿国内混乱的铁矿石进口市场亮出了“撒手锏”。《第一财经日报》昨日获悉,铁矿石进口合同代理制将于明年1月1日严格执行,届时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将被严格控制进口矿石的流向,禁止随意加价倒卖矿石,转卖给没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只能通过收取代理费的方式。
矿石进口代理
“钢铁工业协会已经通过了实施铁矿石代理制的方案,并已经开始逐步通知各大钢厂和矿石进口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明年1月1日起,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将被严格监控铁矿石进口的数量和流向,钢厂进口的数量要以满足一年生产的自用量为主,而为没有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代理进口的部分,进口企业只能征收相对固定的代理费,而不是随意加价出卖赚取差价。
这种模式主要借鉴了日本企业的做法。在日本,大钢厂负责确定长期谈判合同价格后,都是由几家大的贸易商作代理负责进口,代理费是进口价格的1%~3%。而中国此次确立的代理费是进口价格的3%~5%。
这是中钢协为规范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管理所采取的又一大措施。事实上,从去年11月1日开始,对铁矿石的进口已经实行了备案制,实行进口铁矿石合同信息上报制度,对进口铁矿石企业的资质、进口铁矿石的流向等实行信息上报登记。
近两年,拥有进口铁矿石资质企业的数量一直在被削减。2005年,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超过500家,2006年一举削减至118家,2007年数量又减少6家。目前,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钢厂70多家,贸易商30多家。
不过,虽然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一再减少,但也更加“助长”了拥有进口资质企业的权利,以长期协议合同价格进口后的矿石不是自用,而是转卖给没有进口资质的企业,这一度导致国内铁矿石现货价格不断攀升,也给国外矿山企业不断要求提高长期协议合同价格提供了理由。
国内大量的铁矿石进口贸易商更是通过进口甚至囤积铁矿石,然后以高价位卖给国内中小钢铁企业,这也正是造成我国港口目前还有6000多万吨铁矿石压港的重要原因。
“看看日本和韩国,钢厂需要的铁矿石大部分也依靠进口,但只有中国的铁矿石拥有两种价格,长协价和现货价,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单尚华说,“关键还是制度和监管严不严格。此前矿石市场供不应求,代理制不容易推进,现在矿石市场低迷,正是整顿国内市场的好机会。”
监管并不容易
不过,“我的钢铁”研究中心分析师曾节胜认为,要控制我国目前铁矿石进口之后的流向和买卖方式,监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单尚华透露,今后有关部门间的相关监管或检测机构,将对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专门进行监督,违反规定的就取消进口资质。同时,代理的合同也要备案,这不仅可以防止倒卖,还可以控制铁矿石流向不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企业。
关于正在进行中的铁矿石谈判,单尚华指出:“明年的长期合同到底是一年定价,还是半年定价甚至季度定价,都是有可能的,关键是供需双方怎么建立一个完善的定价机制,我们也会综合考虑矿山的合理利润,寻求一个合理的价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