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北京绿色奥运实现了发展与环保的统一
面对严峻的环境挑战,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我国万元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并将其列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办之机,通过实施“绿色奥运”理念,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后,在绿色奥运方面曾向国际社会做出了7项承诺,这7项承诺指标包括:全市林木覆盖率接近50%,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全市形成三道绿色生态屏障,“五河十路”两侧形成2.3万公顷的绿化带,市区建成1.2万公顷的绿化隔离带,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全市国土面积的8%。通过努力,目前七项绿化承诺指标已经全部实现。北京全市形成了山区、平原和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山区95%以上的宜林荒山实现绿化,呈现出林木葱茏、绿绕京城的宜人景象。不仅如此,在节能减排方面,北京也成为2006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惟一完成万元GDP能耗目标的地区。可以说,北京绿色奥运的推进,提高了国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认识,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发展是绿色经济的主线。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北京绿色奥运的成功经验看,发展绿色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是可以统一的。北京在筹办奥运会过程中,遵循绿色奥运的理念,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实行限制发展的政策,对钢铁、化工等行业实行有计划的搬迁,但通过鼓励和引导与奥运有关的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现代流通、信息传输、房地产、旅游会展和文化体育等服务业发展,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从北京绿色奥运的实践看,只要政策得力,措施得当,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完全可以实现有机的统一。对于各个地区特别是湖南等中西部省区来说,加快发展与绿色环保既不能因为追求发展而忽视环境,但也不能因此而牺牲经济增长。21世纪的前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实现再翻两番的目标,要为今后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靠GDP的持续快速增长。事实上,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难以实现,结构也难以优化。因此,既要反对那种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但决不能否定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将是长期存在的复杂矛盾,决不是单纯靠把速度降下来就可以解决的。目前我们存在的许多环境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发展不够所造成的。那么,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着眼发展、谋求发展、加快发展。
2.群众参与是绿色发展的基础。北京在筹办奥运过程中,充分利用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影响,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建立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机制;北京环境的持续改善。北京绿色奥运的经验表明,要想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就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参与政策建议,选择绿色生活。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全球生态系统中,举足轻重。我们应该利用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影响,在公众中倡导可持续消费的观念,使更多的人参与“绿色生活运动”,这将对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经济增长,要提倡可持续增长。同样,对于消费,也也要建立可持续的消费观。要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食品,如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验证产品和环保标识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行为。政府机构应发挥带头作用,提倡绿色采购,对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和财政补贴的政策,形成全社会的舆论环境,弘扬全民族的节约意识,把节能、节水、节财、节粮、垃圾的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3.政府职能转换是绿色发展的保障。北京绿色奥运的推进,强化了人们的绿色发展概念,使全国各地的人文意识、环境意识、统筹意识、协调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成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北京绿色奥运行动及中央提出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给我们各级干部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今后中国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把重点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