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这个变量也许不那么重要,但是欧洲人老早就研究,认为要放进来,这个就是消费和休闲时间的函数关系。这项研究指明,要想扩大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休闲时间。休闲带来了消费模式的变化,特别是在丰裕社会之后,休闲创造了多种的嗜好和消费发展的深入,还有更多的多样化创造了需求。但是,不可避免的休闲的时间多就意味着干活的时间少,那么干活的时间少就意味着收入少。那么,收入又在需求函数当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也是具有复杂性的因素。
如果我们把这些变量都能够成功地反映在消费需求函数中,我们对于这个研究对于如何制定扩大消费的政策,以及金融业如何支持扩大消费,应该说方向更明确,甚至有一些东西可以定量。但是,我们研究任何函数的时候,事先都希望这个函数是简单明了的,不要弄得太复杂,让大家都摸不着头脑。但不幸的是,这个消费需求函数确实是很复杂的。
我们从上面所举的例子,已经可以发现,它已经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现象了。因为我们注意到两个现象,第一个是说在整个价格向量在消费函数中的作用来说,我们希望看到传统的局部均衡理论所描述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所谓单向的变化。但实际消费,比如说我们在住房市场非常明显地看到了,买涨不买跌。买涨不买跌就是打乱了消费函数的表达方式,因为消费函数真正要表达的,最简单的表达方法,对于所有的产品应该是买跌不买涨。越便宜,所以你就买得越多,你获得的消费效应最大化表现得越充分。但实际上,我们有个别环节是买张不买跌,这破坏了这个线性。
另外一个是刚才所提到的,需求变量里面,把供给扯进来了,这就变成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供给,以及围绕着供给的运行条件和政策。包括刚才所说的环境政策运行条件,这样也破坏了函数的简单性,首先它不可能再是线性的。
另外,这是80年代的研究当中提出来的,就是所谓的消费效应。效应函数最后我们发现它是不可量化的,它可能是序化的。也就是说,消费的效应定量表达是有困难的,但是它是可以排序的。就是你知道你花同样的钱消费什么东西,它可能你消费的那样东西大,但是你并不知道它们之间的量绝对的差比。比如说我花500元衣服穿上我觉得挺好,但是我花500元吃一顿饭吃一顿美餐也觉得很好,但是这两个谁比谁好多少,你可以排出序来,但是排不出消费效应绝对量的差异。这是通过一种非常复杂的数学表达,最后说明了这个问题。
同时,研究工作非常有意思,我们所重视的问题,现在应该说是边际消费效应和边际消费倾向。也就是说,从政策的角度来讲,我们最重视的是什么呢?就是当前要提高消费,我们是提高消费的增量,而不是说马上要对存量发生一种变化。那么,怎么提高消费的增量呢?在特定的收入函数,希望你挣了钱以后,你的消费倾向可以高一些。新拿到了100元钱,你是花70元钱、75元钱,还是花90元钱?我们说中国由于有传统的储蓄的习惯,这是非常复杂的因素,这中间可能包括了文化、家庭,包括是不是有封建社会遗留下来很多的东西,也有人这么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因素。但是,总体来讲,边际消费倾向,是家庭边际消费倾向的70%到75%左右,也就是说新挣的100元钱,大概有70%到75%,最典型的是75%左右是用于消费了,其他的25%用于储蓄和投资了。
再有一个是边际效应,也就是我们怎么能够提供消费有更大的边际效应,使得它能够吸引收入,能够提高边际消费倾向?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需要注意的一条,就是说可能小康社会和温饱以前的消费社会是非常不一样的。温饱以前来讲,基本吃穿住行是比较强的,替代效应是比较少的,你不可能用住房、取暖去替代你每天需要吃的粮食、基本食品,这都是没有的。但是,进入小康以后,这些东西都在发生变化。
同时,我们也可以说,拿横向比较来看,特别是美国它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现象。它现在要扩大消费,但是他们是丰裕社会,这个词是咱们制度经济学家专门学的一本书,说人的吃、穿、住、行都满足了,中国有的人家要房子有房子、要车有车,他已经什么都有了,那么你还需要什么?这既是经济关心的问题,我们经济学家同样也关心这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