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1月1日才正式分立运行的中国石油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在运行七年以后,再次选择改制。
“油田主辅业合并的消息即将宣布。如果一切顺利,按计划,今年9月初,这项工作就要完成。”中国石油旗下吉林油田公司一位知情人士说。
与之呼应,同样隶属于中石油的大庆油田、辽河油田,也在进行着各自主辅业合并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中石油旗下的东北三大油田主辅业重新合并的帷幕即将拉开。
分久必合?
尽管吉林油田的具体计划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但来自吉林石油集团内部的消息表明,包括油田建设、地球物理勘探、地质等和采油主业高度关联的辅业公司,是本次合并进主业公司的首要选择;而诸如钻井、修井、试油、测井、后勤服务等公司,将等待另一种形式的重组。
现在,包括人、财、物在内,所有关于两家公司合并的数据统计工作都已完成,而且包括两家公司高管在内的5人协调小组也于日前成立,并随即召开了两次内部协调会。
作为重组工作先期启动的一部分,吉林石油集团原来负责后勤服务和保障的诸多公司,此前已经重组为吉林油田后勤部,据悉名称已经起好,总经理都安排了人选,现在已向中石油提出直管申请,只待审批放行。
来自大庆、辽河油田的消息表明,尽管两大公司的合并重组计划已斟酌良久,但因为牵涉面太多,所以也迟迟不肯轻易出台。
“其实我们无权设计任何合并方案,一切都要由总公司(中石油)才能定。”吉林石油集团宣传部王部长说,“我们都是执行者。”
“下面还要做进一步的整合,其原则是该合的就合,不该合的不合;成熟一部分合并一部分。”中石油咨询中心副主任陈永武表示,“具体何时最终完成此次的调整还不好说,也许今年,也许明年才能调整完。”
来自大庆石油的一种猜测认为,鉴于东北三省一直以来的地域特征,也许还会诞生类似于“中石油东方物探”这样的跨省区的专业化公司。
变化的不止是地方油田。从去年以来,中石油集团总部和股份公司,也在进行着内部的整合。
记者获悉,按照规划,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的综合规划部门、研究设计院、党政部门以及政工部门已经合并完毕;除了财务核算等核心部门两边还继续保持独立运营之外,其他存在重合和相似业务的部门也正在计划合并一处;随之而来的部门人员调整,也从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
然而,主辅业公司一旦合并,高管们如何安排却成了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辽河油田的一位知情人士说,自从2000年分开以来,两家公司都已经各自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行政和服务体系。“甚至是文工团,都各是各的,你说该怎么合?”这位人士就此指出,领导班子成员如何平衡,也是此次合并计划需要慎重对待的核心问题之一。
甲方,乙方
1998年开始,中石油开始希望按照国际专业石油巨头公司的管理和业务模式来管理公司,集团内部有人就此提出“争取上市,向国际同行巨头看齐”的思路。而英国国家石油、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巨头都是专业做油品业务,主攻炼化加工和生产销售领域,并不包括开采、钻探等服务业务,这些服务业务都是找一些外面的专业技术工程公司来做。
中石油的算盘,也就是通过分拆来建立起同样的经营模式。
1999年,为了达到上市、做好主业的目的,按照中石油的整体部署,东北三大油田一分为二,主业部分即股份公司的油田分公司,而辅业或说存续公司划入有限公司。
在这样的框架下,大庆石油管理局和油田管理公司分拆;辽河油田勘探业务和辽河油田公司分拆。吉林油田公司在获得了采油厂、二级销售公司、勘探院等优质资产后,把余下的所有非主营业务、后勤公司、富余人员和企业债务,留给了存续公司——吉林石油集团公司。
分拆之后,主辅业分离,双方就此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只存在业务上的合作,且还要签订正规合同。因为油田公司是主业,故称合同甲方,而作为提供服务的集团公司则被称为乙方。
中石油最终成功地重组上市,主辅业的分拆计划也最终完成。
分拆7年来,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轻装前进的主业油田公司都取得了惊人的成长业绩,而辅业公司则在原有条件的限制下,步履维艰。
以吉林石油集团公司为例,尽管该公司营业收入每年增长逾两成,但在3.5万工人的基数下,加之数额巨大的历史欠债,每一年的人均收入增长,都几乎停滞不前。因为财务捉襟见肘,该公司每年都会因为拖欠退休职工养老金、保险金等问题,发生群众上访事件。
而营业收入超过辅业公司的油田主业公司,不但不需承担历史欠账,而且其1.7万人的精干员工,还不断地为油田的稳产高产做着贡献。
这也直接导致了原来收入相等的兄弟公司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以吉林两大公司为例,普通工种的工人,辅业比主业每月少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这还不包括主业工人随时有各种较好的福利和奖金。
“一样的劳动,却有不一样的收入。”上述的老钻工指出,“而事实上,我们钻工比他们采油工艰苦太多了。”同工不同酬这样的抱怨,充斥着辅业公司各个层面的职员中间。
“从地质勘察到钻井,再到试油,安装井架,修井,直至出油,都是我们辅业公司的事情;等到油井正常出油了,油田公司的工人才来,但是人家却能立刻接手油井继续采油,而我们则从此靠边站了。”辅业公司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比喻说,“这就像是我们盖好了房子,可却是他们拿着笤帚进来住房的感觉差不多。”
矛盾还集中体现在双方上下游工作的配合上。因为是“甲方乙方”按市场化合作,因此在相互的关联交易中,油田主业方经常以质量、数量不能达到工程要求为由,少付酬金甚至拒付酬金。油田公司成了投资方,钻井公司享受不到原来的各种福利了,只有一个工程劳务费可以挣,这直接导致了辅业公司员工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不平衡。
“分开7年来,主辅业的各个层面都在吵架。”上述辅业公司中层管理者说,只是没看过老总一级争吵。
效益与和谐
7年前的主辅业分拆,更多的是为上市考虑,但是分了之后,一切问题随之而来。事实上,中石油渴望的专业的合作情形并没有出现,反而在接下来的合作上不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主辅业合作根本没有以前那样的效率。
“现在来看,当初的拆分就存在一些人为的问题。对于市场,赚钱的当然是油公司,至于钻探、维修等其他各个方面的工作,在我们看来都是辅业,但这些辅业的条件往往更艰苦。”资深石油专家韩学功说。
韩学功说,从中石油来说,拆分的当初,在经营分工上根本没有国外石油巨头公司的支撑条件:无论是壳牌还是埃克森美孚,他们都能找到有多年经验的专业技术工程公司为他们施工;而中国不但没有成熟的专业技术工程公司,即便是油田公司在这方面的经验也很欠缺。
“一是分开之后的矛盾实在无法解决;另一个是油田从综合效益的角度来考虑,也需要合并。”韩学功认为,合并的背后,还有一个情况,那就是作为国有企业,国家提出中石油必须承担三个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
“无论是当初做出拆分的决定,还是现在有了合并的计划,这都是中石油领导层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的调整。”中石油咨询中心副主任陈永武先生说,“我们从来都不会一味地迷信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也有自己的路子。”
“中央强调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大家都和谐了,大家也就发展了。”陈永武说,“这个调整的过程,就像煲汤一样,需要慢火来煲,出来的汤才有味道。” 本报记者 刘长杰 张向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