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压力较大 价格指数先扬后抑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走高,6月末CPI同比上涨3.2%,其中6月份CPI涨幅达4.4%,主要是受猪肉、鲜蛋、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当前,推动CPI上涨因素较多。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升,农产品生产成本增长较快。二是公用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在资源品价格改革和劳动力成本增加推动下,居民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压力较大。三是各种灾害发生频繁。今年以来,淮河流域遭遇1954年以来第二大洪水,沿淮三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009千公顷;全国有25个省份先后发生猪蓝耳病疫情,加之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生猪存栏量和母猪饲养量下降,猪肉价格大幅上涨。6月份猪肉批发价同比上涨74.6%。四是国际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今年以来,在全球粮食库存量较低、生物能源生产和资金流动性过剩影响下,国际粮食价格不断上涨。6月份,美国进口小麦、玉米和大豆折口岸含税交货价格,每吨分别比中国市场价格约高1200元、550元和580元。
但我们预计下半年抑制CPI持续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也同时存在。一是我国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库存与市场供应充足。今年夏粮已获丰收,总产实现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四年增产,单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如果秋粮不出现大面积减产,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不会很大。二是财政支农政策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比较稳定。尽管当前资源品价格不断上涨,但在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价格难以较大增长情况下,工业企业不得不自行消化原材料成本上升带来的减利影响。四是翘尾因素在年末将会消除。去年四季度,在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作用下,CPI上升较快,对上半年CPI产生翘尾影响1.7个百分点。下半年这个影响因素将逐渐消除,CPI自然会有所回落。
预计下半年,CPI将呈先扬后抑走势,全年涨幅将在3.6%左右。但如果今年灾害严重,秋粮大面积减产,也有可能使CPI涨幅加大。
外贸平稳增长,顺差继续扩大
今年以来,国家为减少贸易顺差,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外贸调控政策。这些措施虽有助于减少外贸出口与进口增速差距,保持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但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贸易顺差扩大问题。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3%,虽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但贸易顺差仍大幅度扩大,达1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3.1%。
究其原因:一是人民币升值减少了加工贸易进口原材料和部件成本,使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出口商品价格,抵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加工贸易顺差占贸易顺差总额比重达98%,其中又以进料加工贸易顺差占主导地位,这是推动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重要因素。二是由于我国劳动力、土地和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较低,外国企业纷纷将劳动密集型和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中国,在从东盟等亚洲国家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经加工组装后,再向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使亚洲国家向美国和欧盟地区出口转变为中国出口。这种状况造成了我国贸易顺差结构中85%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创造,国有企业对外贸易基本上是逆差。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加工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和耗用中国生产要素就会越来越多,贸易顺差额也会越来越大。三是我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贸易额占贸易总额比重达20%以上,这部分对外贸易不存在出口退税问题,不受外贸税收政策调整影响。四是对出口比重较大机电产品未进行大的退税政策调整。海关统计表明,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达58.4%,贸易顺差额占顺差总额比重达85.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比重达73.3%,手机及零件出口值占机电产品出口总值比重达10%以上。五是部分外资利用贸易渠道流入中国,获取人民币升值利益,这部分资金受外贸政策调整影响也较小。
预计下半年,如我国出口商品要素价格不出现明显上涨,有关外贸政策不作进一步调整,贸易顺差仍会继续大幅度增加,全年顺差总额将达2500亿美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