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仓边路的宋代城墙。
4.中山五路东汉、晋、南朝三代城墙。
3
历代城垣
“空白点”和“断裂带”
广州的建城史上,宋代是个格外重要的时期。宋时广州城在子城(大约与东汉晋南朝时期广州城差不多)的基础上扩建东、西二城,让广州城区一下扩大了三四倍。
经过扩建的广州城,形成了“三城”格局。其中子城的位置在今天的吉祥路、中山路、小北路、越华路一带,包括镇南、冲霄、行春、有年四门;东城东到今大东门,西抵今教育路、西湖路一带,南至大南路,北至越华路,有迎熏、拱辰、震东三门;西城则在今北城根、人民路、大德路及子城以西的范围,设计了阜财、善利、朝宗、航海、金肃、和丰、朝天、威远、素波九座城门。三城功能清晰:子城为官衙所在,东城为商业区,西城为蕃汉杂居地,珠江沿岸形成沿江商业区,此格局一直延续到明清。城市的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容量更大,以面积最大的西城为例,作为商业市舶区,城区设计呈井字形,修通了城市供水、排水系统“六脉渠”。
宋城是广州城墙改为砖墙之始,考古发现的宋城墙砖做工优良,不难想见当年“规模宏壮,中州未见其比”的繁盛景象。
从考古发掘看,在一些城墙墙基遗址上,发现有南宋的城墙砖包着北宋时期的城墙,说明城墙经过修复和加固。据史料记载,宋代对广州城进行扩建和修筑达20多次。
广州发现的古代城墙远不止宋代,因此历代广州城垣的形态,也就一点点清晰起来。
近年来,南越国宫署遗址内南越国北宫墙,惠福东路北、西湖路南侧发现南越国木构水关遗址,为确认南越国的南界提供了重要坐标。根据考古资料推测,南越国时期广州城约为:东至旧仓巷、北抵越华路、西至吉祥路东侧、南到惠福东与西湖路之间。
1996年在教育路东侧、中山五路南侧发掘东汉城墙,当为广州城西城墙;2005年在旧仓巷西发掘东汉城墙,应该是东汉广州城的东城墙。南、北城墙暂未发现。
三国两晋南朝的城墙,目前发现的城墙情况与东汉时期差不多,有教育路、中山五路有晋、南朝城墙;旧仓巷有晋、南朝城墙。
至于隋唐的城墙,1998年在仓边路发掘唐代广州城东墙;2005年在旧苍巷西发掘东城墙;2001年在西湖路光明广场发掘唐代城墙,应为广州的西城墙。
广州发现的宋代城墙还有1998年在仓边路与越华路交界处发掘的宋东城北墙;2007年在长塘街西发掘的宋广州城子城东墙;2009年在文德北路东侧发掘的宋城南城墙;1972年在广仁路与越华路交界处发掘一段城墙,应为宋广州子城西城墙。
明清时期是广州城的又一次大扩展。明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侯朱亮祖将宋广州三城合而为一,并向北扩到越秀山。清代广州城东到东濠涌、西到西门口、南到今万福路和一德路、北到越秀山。现越秀山镇海楼旁还保存一段明城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998年,在西门口中山七路南侧、人民路西侧发掘明清时期西城门瓮城遗址,现已在原址保护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