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发掘单位关系图
陕西秦俑馆与考古院就发掘秦皇陵纠葛三十年
- 核心提示
秦兵马俑一号坑于今年6月13日开始第三次发掘。由此引发学界争论。
有专家认为,这次发掘一号坑,仅是兵马俑数量的增加,展览价值大于考古价值;陕西省文保处一位官员称,秦俑馆今年获得团体发掘资格,希望借此展示发掘能力。
自1974年发现秦兵马俑后,陕西省政府对秦俑发掘一直兴趣盎然。2000年省政府还要求文物单位,加快秦始皇陵和汉阳陵陵区考古发掘进度,做好发掘一座帝王陵的前期准备工作。
但由于文物局下属的秦俑馆和考古院两家单位的体制并未理顺,使它们长期处于利益纠葛中,反而使得秦陵勘探调查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陕西省文物局官员认为,挖掘秦始皇陵还应慎重,不能被太多利益动机驱使,“发掘秦陵在100年内都没可能。”
6月13日,秦兵马俑一号坑在“沉寂”了22年后,开始第三次发掘。
并且秦兵马俑博物馆(简称秦俑馆)还在当天对外宣布,成立秦陵考古队,准备勘探秦始皇陵。
5天后,秦俑馆的考古队刚进入陵区便遇到阻拦。
“这是我们的范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6年之前名为考古研究所,简称考古院或考古所)秦陵考古队负责人孙刚伟说,他们不经协商,执意要在陵区勘探,“我们就挡住了。”
秦始皇陵,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一经发现,就成为各种利益追逐的对象。
考古所和秦俑馆,作为研究秦陵的主要文物单位,因利益已纠葛了近30年。两家时分时合。而对于秦始皇陵的考古进展,也随之时而加速,时而迟缓。
“刨土豆式发掘”被停
1978年,200余专家学员、100余官兵带着翻斗车挖秦兵马俑一号坑,1年后因不科学发掘被停
6月13日,秦俑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时,81岁的杨全义在馆内售书。10多年来,他一直在馆内以秦俑发现人的身份签名售书。
30多年前挖井的时候,他绝不会想到,自己会因那几锄头出名。
1974年新年刚过,陕西省临潼县杨西村为找水源浇地,杨全义等人在村南挖井,没几天挖出了“瓦人头”。
那一天是3月29日。
随后,新华社在内参上发表《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国务院于1974年6月30日批示,要求“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
此后参加一号坑第一次发掘的研究员张占民说,1974年正处于“批儒评法”的关键时刻。中央有人要为法家人物秦始皇树碑立传。但长期以来在文化思想、艺术领域找不到秦始皇的贡献。一下子发现了6000兵马俑,他们自然重视。
1976年4月23日,在一号坑的东北方又发现了二号坑。同年,在二号坑以西120米处又发现了三号坑。
“1978年4月,秦俑馆一号坑大厅主体工程完成后,就开始发掘。”如今已是秦俑馆馆长的吴永琪说。
当年吴永琪也参与了那次发掘。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当初组织的“秦俑考古队”是由11名专业干部构成,后又吸收近200名亦工亦农考古学员,并有解放军100官兵携带9台翻斗车参与发掘。
一号坑被规划为27个探方,每个探方有20×20米大小。所有探方同时开挖。
1979年初,陕西省委、省政府为迎接新中国成立30周年,开放秦俑博物馆作为献礼工程。上级指示考古队加快发掘。
当时媒体将此次挖掘形容为“刨土豆式的发掘”,称其“修复是开水烫、凉水浇”。
1979年4月5日,时任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夏鼐带领专家到发掘现场查看。夏鼐等专家目睹翻斗车进进出出的“不科学”发掘现场。
当日,夏鼐等18位知名专家联合起草紧急呼吁书,要求立即停止。
张占民认为,假如1979年底全部挖开兵马俑一号坑,那将是秦俑发掘史上灾难性的损失。以当时的人力,仅文物资料都无法整理。
一号坑在1979年被叫停后,只留东部5个探方进行发掘清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派石兴邦代表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指导清理发掘工作。
那年10月1日,秦俑馆正式开放,一号坑进行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