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天阶奥运文化广场东侧,200平方米的面积上摆满了灯俑
世贸天阶奥运文化广场东侧,200平方米的面积上摆满了灯俑
今晚,CBD内充满时尚感的世贸天阶奥运文化广场上,102尊兵马俑灯将摆出气势恢弘的阵形。不是远自秦朝的陶土塑就,它们周身光彩夺目;不是身披铠甲充满杀气,它们携老扶幼,尽显家庭欢乐。晚风吹拂下,一个个灯彩透着历史的深邃,也投身于眼前的奥运狂欢。8月1日至24日,他们将以特殊的方式为人们讲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与长城、大运河等一样都是代表中国悠久文化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巅峰之作。而化身为灯彩的兵马俑由朝阳区文化馆设计,由北京宫廷灯彩专业户王雁敏带领30多名工人历时3个月手工制作完成。
这些灯彩分为孩童俑(高1.5米)、妇女俑(高1.7米)、怀孕俑、托物俑、将军俑、兵俑(高1.9米)、马俑(长2米,高1.8米)等8种形态,共102尊。点亮后,它们将呈现出红、黄、蓝、绿、白、紫等六色,被称为漂亮的兵马俑灯。在北京奥运期间,它们将见证这场全球盛会,并为北京留下一项值得回味的奥运文化遗产。
突破从传统写意到现代写实
在朝阳区双桥东旭新村的制灯作坊里,至今还留存着第一次试制失败的一个灯俑。看着那圆鼓隆咚、不合比例的灯俑造型,王雁敏笑着回忆,一开始完全按普通灯彩的扎制方法做的,当时做出来还挺兴奋,搬到文化馆,馆长就皱上眉头了。就看这手吧,“您这哪叫手啊,这不是手套吗?”还有胸、腰都看不出来,像个“发面包”。
兵马俑灯彩的制作远比想象中要难得多。用朝阳区奥运文化广场景观设计师夏男的话说:“我们必须用兵马俑的语言来呈现。”这就意味着必须进行颠覆性的创造。如果把传统灯彩制作工艺比喻成国画技法里的“写意”,那兵马俑灯制作就是西洋画法中的写实手法。
传统艺术灯彩只要勾勒出物体大致轮廓就行了,灯彩骨架走势很随意,大都是技师随心所欲弯制而成,没有严格的比例。可兵马俑灯则几乎是一比一复制原来的陶俑,只有尽可能使灯架结构符合兵马俑的肌肉、骨骼等构造,才能使整体形态看起来形似。
难点抬头挺胸和铠甲上身
传统灯彩中,人物从肩到胸没有变化,圆圆的像个鼓包,眼前的兵马俑灯彩可不一样。它的肩部钢丝被弯成一个尖弧形,脖领部位一个平面的交叉十字向俑身正面倾斜了大约25度,使胸部形态更饱满,前后俑身也有了区别。
再比如腰部,传统工艺一般就是个直筒,改进后的腰部向内收拢,使体态更显挺拔,这样,兵马俑才能抬头挺胸。
胳膊的造型制作也有创新。为了让胳膊有弯曲度和连贯性,专家们研制出一种类似于辘轳的铁滚子,按照所需的直径可以选用不同粗细的滚子,转动摇臂,就能使直丝盘绕到滚子上,取下来的钢丝成了一个螺旋状的柱体,再不像之前做出来一节一节的样子。
由于灯彩有透光性,除了裱材之外,骨架的阴影也会清楚地反投出来。因此在骨架结构设计时,骨架也是整体造型的一部分,不能为了结实,把灯俑做成一个“粽子”。于是,专家们将灯彩骨架与兵俑铠甲线条有机结合,为每一种俑设计了一套骨架结构。
不过,要用支架做出兵马俑的头部就很困难了。人的五官结构、表情较复杂,完全用支架很难表现,于是最终采用了玻璃钢(即不饱和树脂)材质制作,最后再将头部与俑身插到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