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推进安顺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初步构想
首先,应考虑区域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是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主体与机制。文化体制的市场化是文化产业运行的逻辑前提与经济运管基础。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安顺目前的演出公司,还是依附在行政事业管理体制上的运行方式,旅游景区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等尚处于市场化运营的初级阶段,旅游产业化所要求的软硬件建设尚没有纳入资本运作的主流规划。政府背不起这样的包袱,所以不加以重视。目前的基本现状是,一旦有重大节庆活动,还是花钱雇用区外演出公司。旅游景区的管理也没有把旅游商品市场的管理列入议程,旅游商品的生产、加工、营销等,没有监管,五花八门,区内竞相压价,没有享受应有的税收优惠方式。如,安顺人引以为荣的“东方第一染”——安顺蜡染,就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导致销售成本高,而云南则实行批量定产,公司经销,市场份额远大于安顺。最值得研究和下决心推进的工作是旅游产业的资本运作。因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不仅仅是生态观光,而主要应该是资本运作的方式规划建设相关配套设施,构建与国内外经济文化相通融的市场化营运机制,使旅游产业形成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文化有形化产业模式。
再者,“安顺”在国人的记忆里比较模糊,主要是宣传推介不够。大多数国人只知道有个“黄果树”,但不知道“黄果树”隶属安顺市。安顺有很多传奇和历史文化,自己常常以文化底蕴丰厚而夜郎自大,殊不知云南一幕《阿诗玛》,一夜之间使云南和大理名扬天下,进而为后来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绝好基础。
安顺境内聚集布依、苗、仡佬等十四个少数民族,构建安顺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必须有自己的演出公司。因此,必须对现有演出团队进行改革改制,使其脱开政府的怀抱,用市场的办法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同时,要依靠市场运行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支文化产业队伍、文艺创作队伍,挖掘整合安顺境内的文化资源,使其产业化、市场化。通过现有的传媒、信息和影视平台加以推介,打造安顺历史文化旅游城市的品牌。
其次,构建旅游商品经销平台。安顺有诸多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但现有的状况是:散、乱、小。与一个区域两个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拥有12%国土面积的旅游资源不相匹配。因此安顺应尽快成立旅游商品经销总公司,从旅游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验收、优质优价经销方式以及知识产权的申报,通过市场运营模式统一管理和运作。这也是安顺旅游产业化的基本模式之一。
再次,构建区域文化资本运作平台。打造安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离不开资本运作,因为文化产业的资本形态在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已经成为流通形态。据悉,安顺已成立了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按照一贯性方式,省府应该充分下放管理权(其他省区的常规做法),但现有的状况是,省直属公司控股,这样很不利于发挥所在地的积极性,应通过稀释股权的方式,让安顺控股并加大投入,以便于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有本地演绎文化依托的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因此,思路应该是从政府主体到非政府主体,从国企到非国企文化产业的改革,产业化的方向也决定了产业项目、品牌与资本培育等关键环节,进而形成文化产业的核心体系,最大的问题就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服务,将文化资产转化为文化资本。(作者:杨梦龙 系贵州安顺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