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境内的“秦穆公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宝鸡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但经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雍城遗址考古队的实地调查、勘探与试掘证实,所谓“秦穆公墓”,只是战国时期雍城城内的一座高台建筑,其性质可能是一处礼仪性场所。
在1月20日举行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8年考古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焦南峰发布了以上信息。秦雍城考古队队长田亚岐介绍,位于今凤翔城内毡匠巷的“秦穆公墓”遗址因清代陕西巡抚毕沅的题记而得名,自上世纪80年代雍城南指挥、三岔秦公陵园(距雍城西南约7公里)相继被发现,且“穆公墓”与“平地起坟、不封不树”的秦陵大墓埋葬制度不符,学者对古人所认定的“秦穆公墓”性质提出了质疑。2008年夏,考古队通过实地详细调查与勘探,证实“秦穆公墓”是战国时期雍城城内靠近北城墙处的一座高台建筑。该夯土台系夯筑,其结构为正方体的内收台阶结构,已知底座边长为38米,由于风雨剥蚀,其台阶数及台高不详。其性质可能是礼仪性建筑。这一考古新发现为研究战国时期礼仪建筑形制和进一步确定秦雍城范围、城墙走向及大遗址保护目标提供了较为确切的依据。
田亚岐说,自1976年至今,已在秦公陵园内发现了49座大墓,但哪一座是穆公墓,尚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予以确认。
(记者杨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