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长城保护“贫富不均” 非景区城墙保护投入不足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2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甘肃嘉峪关关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关城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 中新社发 李全举 摄 

中新网7月19日电 2007年7月8日,世界新七大奇迹名单在葡萄牙里斯本公布,中国的万里长城以首位当选。古老长城的生存与保护现状也再次受到普遍的关注。今年四月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测绘局全面展开了对长城规模、分布、保护管理现状等基础资料的调查。

近日南方都市报记者对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段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不少古长城段破坏严重,保护资金分配存在“贫富不均”的问题,众多野长城因缺少足够的保护,陷入即将消失的困境。

嘉峪关东段城墙仅存几处土丘

据嘉峪关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俞春荣介绍,嘉峪关关城是现存长城关隘中保存最好的。自上世纪八十年开始,嘉峪关关城就多次被整修维护,将相关旅游产业迁出关外,并在城楼周围建公园作为隔离带以避免旅游开发对关城造成人为伤害。

相对于较为完好的关城,其北部一段百米城墙多处出现裂痕和破洞,而东段的城墙则随着过去几十年农田、道路、水渠的修建只剩下草滩上几处突出地面的线状土丘。西段城墙也已经倒塌大半。

俞春荣称,对于这三段长城的现况,目前还没有最新的数据,只有等待国家文物局牵头的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的结果。

长城保护资金分配存在贫富不均

对于嘉峪关城墙与关城的保护程度不一,俞春荣解释,整个长城沿线的保护整体都存在着贫富不均的问题。国家财政拨款也是保证重点,不会满把撒盐。这和嘉峪关长城的现状一样,都是有限资源下的选择重点保护。

万里长城遗址在今天可以分为景区和非景区两类,人们所熟知的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已经开放的景区长城加起来也不过1000公里,而古长城真正的主体恰恰是那些盘桓在高山峻岭戈壁荒滩之间无人管理的残垣断壁。

俞春荣最后对采访记者说,“长城保护的贫富不均随着对长城保护的重视,确实已经是整个长城保护中凸显的问题,我们调查也发现,很多暴露在旷野的长城,因为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开始在各种自然和人为的损害中逐渐消失。这些受冷遇的长城可能更迫切需要保护。但现实是,仅仅嘉峪关长城的一次维护整修,就需要2000万元的投入,如果真要平等对待,要多少钱才够?以我们目前长城保护的条件,只能说是选择重点进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章:
长城"家底"四年摸清 2010年建档案和数据库
长城电脑收购冠捷科技股权遇阻 须经过证监会
甘肃展开大规模资源调查保护“万里”长城
中国长城学会回应“新七大奇迹”质疑 评选是权威的
长城品牌优选基金获准发行
世界"新七大奇迹"揭晓 中国长城得票列榜首
纪念长城入世界遗产名录20年大会举行 世界新七大奇迹7日揭晓
中日2000余名志愿者在京启动"万里长城造林项目"
长城保护宣传系列活动启动 五个“一”聚焦公益主题
首部大型长城专业志书《中国长城志》签约启动
世界新七大奇迹将揭晓 长城有很大机会当选
调查显示:外国人来华旅游八成首选长城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