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这次访问是美国对台政策的一次调整,是一个转折点。”倪峰介绍说,布什上台之初,政策大幅度向台湾倾斜。当时陈水扁在推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海局势越来越紧张。此次访问之后,美国的立场发生重大转变,从倾向于台湾当局向倾向于维持台海地区的稳定转变。美国认识到维护台海地区的稳定,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且符合整个东亚安全的利益。中美关系进入一个重新恢复的蜜月期,在重大问题上基本没有出现大的矛盾。美国人也这么认为。2004年2月,鲍威尔在一场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讲中,对当时的中美关系作了一个总结,说中美关系是30多年来最好的状态,当年的美国大选,中国问题也没有成为热点问题,布什连任,使大家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抱有期待。然而,从2005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美关系有了一些新的变化。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对华认识的主题发生转变,从中国问题变成中国崛起问题。于是,在美国出现了一场“中国问题大辩论”,美国各大媒体、官员、一些重要的智库等,都投入到这场大辩论中来,有中国威胁论、中国机遇论,最后落在中国责任论上。2005年9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中国是美国“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新概念,认为中美两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上有着共同的利益,这一新提法在中美两国引起巨大反响。2005年,中美两国的首脑一年中有五次会面,交往频繁;这一年,几乎所有新上任的内阁部长都来华访问,包括对中国态度强硬的拉姆斯菲尔德。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布什的时候说,中美关系已经超出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然而,这一段时间,中美关系仍然存在一些重大问题,”时殷弘说,贸易矛盾越来越明显,如知识产权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朝鲜、伊朗、苏丹问题等。“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调子也越唱越高,2005年上半年,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关系紧张。美国政府高层不断地发表正式的讲话、文件或言论,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同时,布什两次讲话,坚决警告欧洲不得解除对华军事禁令,而且,针对中国国防加速现代化,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中国军力评估报告。2005年秋天,峰回路转,美国对华政策发生改变。美国意识到在经济上,在财政上,在国家安全上对中国依赖越来越多。而且,中国采取既坚持自己核心利益和根本原则,又善于妥协的对美战略,逐渐取得了布什本人的认识和赞赏。从9月开始,布什亲自管理中国事务,下决心排除新保守派对华政策的干扰,把中国事务委托给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与此同时,人民币从7月开始升值,在美国非常关注的对华贸易赤字问题上,中国开始关照美国的利益,缓和美国国内越来越严重的对华保护主义的声浪,中国领导人重申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政府积极发起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我们现在看到的中美关系已经比较牢固地形成,”时殷弘说。
相互依存的中美关系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美,对佐利克“利益攸关方”作了积极回应,认为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是“建设性合作关系”。
“中美关系已经超出了双边的范畴,具有全球意义。反恐,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如何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稳定等问题,都需要中美双方的合作,内涵越来越大了,”倪峰分析认为。
中国一向重视对美外交,美国现在也把中国视为其外交当中特别重要的一国。双方都已把对方当作非常重要的角色,明白互相之间的重要依赖关系,因此,在双方关切的问题上,采取接近、平行、合作的政策。布什也一再高调地强调中国的重要性,甚至说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近年来,由于双方贸易越来越重要,矛盾和摩擦也越来越多,由此,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于2006年底适时推出。
“尽管在涉藏问题上,布什也见了达赖,离任之前还把65亿美元武器卖给台湾,但中美关系总体上说是互相依赖、比较稳定,”时殷弘坦言。他调侃说,后人评价布什,在美国未来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中国问题上,开始形成一个正确的方向。“所以未来中国发展得越好,布什的历史地位就会越高。”(黄海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