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G8和发展中五国伙伴关系延续两年 中方阐述全球治理理念 宣言 -2季度企业景气转降为升 经济复苏进行中 国信中心预测GDP增8% -北京楼市进入"三万元"时代 泡沫越积越大 各地龙头房企进京圈地 -力拓间谍门 首钢一高管被拘 官方回应 铁矿石谈判或使"缓兵计" -北大人大北师大公布北京高招调档线 北大自主招生试点校长推荐 -三金万马挂牌深交所上市交易 市场人士认为不会恶炒 走势预测 -央行公开回笼资金1000亿 一年央票复出带动利率齐升 显调整迹象 -沪深两市流通市值重回10万亿元 估值水平仍合理 将迎来复苏泡沫 -外交部:7·5无外国人伤亡/打击三股势力/答问 西方媒体偏见不变 -胡锦涛主持会议 部署维护新疆稳定工作 周永康赴新疆指导工作
首页>>西藏民族歌舞与节庆>>西藏民歌
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与技巧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07 月 0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化背景、劳动条件、年代等而各有差异。藏族歌曲可分为三大类——古典宫廷乐歌、寺院宗教咏经调和民歌系列。

1、古典宫廷乐歌

古典宫廷乐歌,亦称“噶噜”,是自五世达赖以来宫廷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专门为达赖、班禅等宫廷贵族服务的,主要是在宫廷宴会、迎宾场合、庆典仪式上为达官贵人表演的歌舞。这种歌舞的表演者多为来自富家的男童(噶尔珠巴),而不得有女性参加。因此,只有噶噜才能算是典型的藏族宫廷乐歌。

噶噜的主要伴奏形式是丝竹乐队,并由几组高低两种音高不同的达玛鼓和两只藏式唢呐组成。它的主要表演形式是童声合唱、齐唱及男童舞蹈等,“噶噜的音乐虽然来自民间,然而,由于多年运用于宫廷,民间音乐那种活泼、欢快的气氛已不复见了,显得平稳、和谐、高雅,很少波澜起伏”。①噶噜的内容严肃,曲调规整,给人以端庄肃穆之感。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朗玛谐”②也是宫廷乐歌。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由于其华丽高雅的表演和演唱,而实际上达赖、班禅并不看朗玛谐,因为这是由女性表演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朗玛谐来源于民间,属于民间歌舞。而我认为,朗玛谐虽不属宫廷歌舞,但也应属于上层社会的艺术品种,因旧时的观赏者主要是达官贵人、大商人等,而且,这种表演形式同西藏民间歌舞有着很大的甚至是本质的区别。

噶噜和朗玛谐的外来痕迹很重,有古波斯和拉达克地区的影响,也有内地南方丝竹乐的影响,而当时与外界发生横向交流的主要是达官贵人和商人。

虽说朗玛谐与噶噜在旋律上不同,可是这两种艺术形式在音乐结构、曲调发展、调式上却是那么相似,二者调式均属商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名称),旋律音行几乎如出一辙,只是朗玛谐有它固定的伴奏形式(必须在扎年琴等六种乐器的伴奏下,才能进行朗玛的器乐合奏、女声独唱、重唱及舞蹈表演),其特点是歌先舞后。而噶噜的最大的特点是歌舞分家,舞者身背达玛鼓,边打边跳,歌者只唱不跳,其形式单调,没有大的起伏,对比不鲜明。

朗玛歌曲的抒情风格和优美细腻的情调,与一般藏族民歌的欢乐、热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的主要特点是唱完一首慢歌后,单独跳一种节奏稍快的舞蹈,演唱者偶尔有作揖、敬礼等很小的舞蹈动作,显得非常优美协调。在歌唱方法上,萨迦班智达③在其《乐论》中把朗玛曲调中的轻、重、缓、争分为四种表现形式:(1)“扬升”像如意神树平直上升;(2)“转折”似开花的紫藤扬起后下旋;(3)“变化”犹如水中月影在不时颤动;(4)“盘旋”似河水流淌一般低而平缓,并强调“在词处,就得把词儿吐清晰。对于运腔,以调把它托明朗,若此二者合得妙,合后各自又得以清晰”;(5)这就要求演唱者把朗玛中(哈、啊、哦)三个基本运腔、字母结合到歌曲中,在强音拍上,尽量使词得以清晰;在弱拍处,反复用这三个运腔字来托音。不但朗玛谐和噶噜是一致的,而且,谐钦(大调)、搭通(短调)、藏戏都有着这样一种共同的歌唱特点。

演唱朗玛的声音要求自然流畅,要用丹田控制声音的抖动,尽量做到使声音靠前,感觉声音从喉的底部发出,一般两乐句换一口气,保持声音和气息的连续性和音乐的完整性。

2、寺庙宗教咏经调

在西藏,每个村庄都有大小不同的寺庙,每当逢年过节,人们都到寺庙烧香拜佛,祈祷祝福,为看到一年一度的“羌姆”感到心满意足。

羌姆是藏族佛教各派僧众在自己的寺庙中表演的一种仪式隆重,场面宏伟,融咏经、音乐、舞蹈为一体的寺庙艺术。它的主要内容是咏经、祭祀、驱鬼、跳神、迎新辞旧,在歌颂宗教的歌曲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寺庙喇嘛编写的。它的主要伴奏形式是“鼓”、“钹”两种,有时加进两只长筒号,没有音符,但其丰富多彩的节奏与变化无穷的鼓点极富规律性。在鼓和钹交替出现的千变万化的节奏中,使人感到宗教的尊严,大自然的壮美,人间的喜怒哀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宗教音乐中,最富有旋律性要数僧人们的朗朗咏经调了。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中指出: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即佛教徒念经的声音),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梵呗’则是根据佛经所作的谒项,也供歌咏之用,大都注上音韵,用这种形式传教,普及佛教教义,容易吸引民众”。⑤据以上所述,表明佛教徒咏经声能形成梵呗之音(即音律之意),在发声方法上是有一定科学性的,下面就“翁则”(即领咏者)的发声特点做一简析:咏经时一般是由一僧人领咏,众僧齐咏,它一般以7~9字为一节,音调平缓,翁则有着浑厚的男低音,领咏数小时嗓子不哑,并有很强的穿透力,在很远的地方都清晰可闻。当问到一位翁则的发声秘决时,他讲到:“喉咙像有个嘴,咬字时低而深,让声音从后面进入头腔,从眉心飞出”。

由此可见,这种发声方法与美声唱法中的“喉咬字,声贴壁”(即咽壁)的道理是一样的,声音的源头均在喉(即歌唱的振源体)。由此证明,这种先进的发声方法,早在一千多年前藏传佛教音乐艺术中就已产生了,可以说早于欧洲美声唱法几百年,它的产生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音乐宝库,无疑对宫廷乐歌、藏族民间的戏曲、说唱、民谣等歌唱艺术的发展是一大推动,从而也造就了这一伟大民族能歌善舞的特性。部分专业工作者在这方面也积极地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编写出《藏族声乐教学的探索》、《浅谈藏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提高》、《西藏传统唱法与意大利美声唱法之比较》等专业性很强、很有价值的声乐论文。他们长期潜心研究,继承和发展了这种古老的宗教音乐形式,创作出大量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使这一古老的音乐艺术形式获得新生。

3、民歌系列

在西藏音乐宝库中,民歌占有重要地位。藏族民歌可谓是浩如烟海,丰富多彩,东西南北独具特色,风格各异。藏民族历史悠久,在他们中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间音乐和优美动人的民间舞蹈,“歌必舞”、“舞必歌”是藏族人民自娱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无论是在劳动之余,节日、聚会之上,丰收之后,只要有一小块空地,或草坝上,或园林中,或打麦场上,到处可见男女老少同歌共舞的场面,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对美好生活的想往,对爱情的追求,那真是名符其实的“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由于西藏地域辽阔,方言各异,民族风格独具特色,但又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争奇斗艳。单就民歌来讲,种类繁多,按西藏地区可划分为四大类:

①东部地区以昌都的锅庄、弦子为主。锅在也称“卓”(即舞的意思),它由最古老的一种宗教祈祷形式逐渐发展演变而来,并形成了今天的这种边歌边舞的对歌形式。它的特点是:“顿足为节、连臂踏歌”。舞蹈动作粗扩豪迈,英勃刚健,曲调强弱分明,刚劲有力,演唱时要精神饱满,咬字铿锵有力,随着舞步的节奏加快,声音要渐强渐快,直达高潮。

弦子亦称“康谐”,⑥它与锅庄音乐虽同在一个地区,但一个粗扩,一个俊雅。弦子舞步悠缓抒展,歌曲音乐悠扬婉转,演唱要求声音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保持声音的平稳和连续性,“托腔时二胡经常用一个小三度、大二度或小二度的装饰音的律动伴奏,歌唱者一般不唱出这种伴奏的装饰音。弦子要求唱的委婉抒情,故歌者常用一些滑音增强旋律连绵不断的意境”,它的最大特点是边歌边舞。

②南部地区以山南“果谐”(即圆圈歌舞)为代表,在演唱风格上,以朴实、激情奔放为主。果谐的曲调短小,简洁明快,旋律上的最大特点是快歌舞为慢歌舞的压缩,反差很大,映照出热烈的情绪和鲜明的色彩。音域不宽,大都为五度至八度,也是一种边跳边唱的民间自娱歌舞形式。果谐的最大特点是:在慢歌与快歌之间还要加一段口白朗诵,使歌曲更加风趣幽默。声音要求刚劲有力,突出重音,踏地为节,强音落在右脚上,要显示出藏南谷地农民豪放的性格。

③西部日喀则地区以“堆谐”(西藏阿里地区称“堆”,“谐”为歌的意思)闻名,最早是从阿里地区传到后藏的。大部分堆谐只有一个慢板和快板以及加上舞蹈动作,就算是一首完整的歌曲了。从旋律上看,它的起伏不大,这就要求演唱者要保持它特有的“平稳而婉转”的音调。一般是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着舒缓的音调,踏着优美的舞步,尽情地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歌曲中的衬词(喇呢)要用喉头控制,这也就是堆谐歌曲的演唱风格与特点。

④北部那曲地区以山歌为主。那曲地区地域辽阔,一望无边的草原铸就了牧民们的豪爽性格。山歌亦称“鲁”,它分为牧歌和农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曲山歌了。由于唱山歌多在草原旷野之中,歌唱者能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情绪,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是节奏相当自由,音调高亢悠长,旋律音程往往跳动很大,拖腔很长,演唱者触景生情,可根据自己的情感加添装饰音,多用散板,曲调上下大跳音较多,“演唱时常用真假声交替及爆破音以增添乡土气息与草原的意境”,⑦使人在自然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让人得到最大的满足和快乐。声音要求自然、明亮,要靠前唱,尽量使声音发直,但要有很深的气息支持,不能抖动,有一泻千里之感。一般伴奏上就用一只笛子和演唱者前呼后应,自行衔接,融为一体。

在西藏民歌中,只有山歌是纯歌体,只唱不跳。再有就是拉萨民歌、林艺工布民歌(箭歌)以及各地区的酒歌、情歌、婚礼歌,等等,都是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宫廷乐歌、寺庙宗教音乐⑧相互借鉴、吸收,构成了今天西藏民间音乐中的主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当了解了西藏音乐的产生、发展过程之后,民歌风格与技巧的掌握就比较容易了。音乐家李凌先生讲过:以为使用民族乐器就基本上解决了民族风格问题的想法是不对的。⑨歌唱者也应以此为鉴。要想唱好一首民族歌曲,不了解它的民族音乐发展的历史是不行的,或认为只是听了一首藏歌,在嗓音上模仿一下装饰音,就算是掌握了藏族民歌的风格,也是不对的。曾有一位歌唱家演唱了一首用藏族民歌音调写成的歌曲,由于他没有掌握藏族民歌的风格与特点,把装饰音的伴奏音型当作是西藏歌曲的风格来演唱,这不是闹出笑话了吗?

西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活跃热烈、朴实和抒情优美。声音要求首先要自然流畅,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偶尔出现用喉头控制声音的情况。这种唱法在民间称“枕固”,其意是说嗓子的拐弯处,是特殊的声乐装饰技巧。如朗玛、藏戏唱腔中均使用枕固这种技法,主要是强调风格上的色彩变化,这也是和它的民族语言分不开的,藏语中有紧舌音,是和汉语有区别的。如果我们用普通话演唱藏族歌曲,首先要掌握它的音乐特点属那种风格的歌曲。一般都是以拉萨民歌为主,从语言上讲,藏语以拉萨话为主,拉萨音乐同样有代表性,也最易掌握。如《达嘎拉》、《桑吉卓玛》等一些优秀歌曲,是最有特点的拉萨民歌。唱这种歌曲,声音要明亮、抒展、自然,不能有任何撑、堵、压、挤的感觉,气息要非常流畅,不能用喉头控制声音,因拉萨民歌是区别于朗玛与藏戏唱法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西藏宫廷音乐、寺庙咏经调,还是西藏戾歌系列,从音乐文化现象上,它们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西藏宫廷乐歌,因其仅仅服务于宫廷、形式单调,因而流传面较窄,但它那种雍容华贵、深沉含蓄的曲调形成了它特有的演唱风格和技巧;寺庙咏经调虽缺乏旋律性,但在发声方法上却有它独到之处;而最为流传的当推西藏民歌了,可以说在西藏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这些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民歌。应该说,西藏民歌是西藏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只想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勾勒出西藏音乐、民歌的一个粗略的轮廓。随着我们对这些问题的不断探索,在掌握西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方面一定会有更新的发展。[责任编辑 仓决卓玛]

注释:

①《西藏艺术研究》1988年第1期,第29页。

②藏语为“内廷歌”、“屋内歌”。

③13世纪藏传佛教萨迦派四祖师,音乐大师(1182~1251年),编著《乐论》。

④《西藏艺术研究》1991年第4期,第39页。

⑤西藏《艺术动态》1987年总3期,第6页。

⑥《中国佛教史》第一卷,第170、171页。

⑦藏语指西藏东部地区的歌舞。

⑧西藏《艺术动态》1987年第6期,第43页。

⑨《音乐杂谈》,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作者简介]孟新洋,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副教授。

(西藏研究)

来源: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相关文章:
西藏的古今饰品
西藏传统藏戏的佩戴饰品
西藏贡布服的来历
西藏妇女服饰中的宗教意蕴
西藏民族服饰介绍
西藏男性服饰
西藏女性服饰
西藏僧侣日常生活与通向佛学博土的道路
西藏信仰民俗
西藏宗教对死亡的诠释
西藏宗教与葬俗:天葬 塔葬 崖葬 树葬
西藏雪顿节、传召大法会及晒佛节
图片新闻:
云南姚安发生6级地震 造成126万人受灾 1人死亡[组图]
教育部: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68% 同比基本持平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