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毛帐篷
青藏高原为藏族人民建造房屋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广袤的青藏高原为藏族建筑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石材和黏土,除草原牧区外,其余大部分地区都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成为藏族建筑的又一大材源。藏族建筑的大宗建材主要为石材、黏土和木材三大类。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在修房造屋时,创造了一整套营造方式,沿袭着以下两个取材和用材的习惯。一是依照当地建材资源状况来确定房屋的基本结构,如果当地黏土土质好,同时取材又近,那么常修建土木结构的建筑物,所采用的施工建造方法则为墙体的夯筑法或土坯砌法。如果当地盛产石材,则修建石木建筑结构的建筑物,所采用的施工建造方法则为石墙体的砌筑法。倘若当地黏土、石材、木材兼有,则根据主人的习惯和所好而定。此种现象在一些地方存在,甚至于一个村庄内同时存在,在一幢建筑物中亦存在。在一幢建筑物中泥、木、石三种结构兼而有之, 通常称之为混合结构建筑,其基本层次为地基基础和底层为石砌墙体,二层以上墙体为夯筑土墙,在三层或四层夯筑土墙的一方,还专置一间或两间木楞子(崩空)建筑。靠近森林地区的村寨,建筑物则显得过于奢华,整幢建筑物除少量泥或石墙围护体外,其余全部使用木材,将建筑物建造成一种特色鲜明的木楞子(崩空)结构建筑。在木材和石材均十分缺乏的地区,例如在阿里扎达一带的古格古城遗址、多香城堡、卡尔普遗址、达巴遗址等,都是依照当地土林而建造的穴居土窑建筑;二是对就地所取之材使用的直接性。凡砌筑用的石块和夯筑用的泥土则是边采边用,仅仅是用以覆盖屋面和抹墙用的泥土,需要泥筛筛选出夹杂在泥土中的小石子而已,充分保持了材料的天然性特点。由于石块和泥土经久耐用,所以,藏族在建房过程中,有拆旧翻新的习惯,除腐朽或虫蚀的木材不能再用以外,其余泥、石材料可再次或多次使用。藏族建筑一旦修好,若无大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害或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事故、人为的破坏,其使用寿命是相当长的。
在青藏高原上还有很多天然牧场,以牧为生,以牧为业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牧民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一来在草原上缺乏建材,若取土采石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二来是“居无常处”。所以,建造(创作)了既便于拆卸,又便于安装;既轻便,又实用的帐篷作为他们的居所,这种帐篷的主要材料来自于他们放养的青藏高原特殊畜种——牦牛。用牦牛的毛织成的毛褐子,然后缝制而成。这种牛毛帐篷与我国乃至其他一些国家牧区的帐篷,在功能上是一致的,但结构(用材的材质)、色彩、形状上都有显著的区别,从而成为藏族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青藏高原上的一大建筑景观,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就地取材的特点。(中国西藏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