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营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特别是一批初具规模的大中型民营企业“抱团出击”,组成的企业集团,俨然成为上海产业的“新名片”,其规模和能量更不可小看。来自上海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04年底,上海民营企业集团达185户,比上年净增加49户,占全市企业集团总数的51.2%,比重比上年增加8.6个百分点;拥有资产占12.1%,增加1.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营业收入占13.9%,增加0.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占16.8%。这些初具规模的大中型民营企业集团,已逐步成为上海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
规模质量显著提高
哪里有市场、哪里有空间,资本就流向哪里。上海良好的地理和投资环境不仅吸引了本地的民间投资,还调动起江、浙等省民营企业家的投资热情。2004年底,上海民营企业集团达185户。在这185户民营企业集团中,投资方为外省市民营企业家的有44户,其中浙江民营企业集团多达30户。
据测算,2004年上海民营企业集团创造增加值41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5%。上海民营企业集团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16.81万元,比全市从业人员人均年创造生产总值8.9万元多了7.91万元。这就是说,每一民营企业集团从业人员年创造增加值,相当于全市1.9名从业人员年创造的增加值。
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民企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统计资料反映,上海企业集团营业收入100强排序中,民营企业集团已占20席,比上年增加4席。列民营企业集团首位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进入上海企业集团10强之列,2004年营业收入为281.8亿元,比上年净增加10.05亿元。另外,在房地产等部分行业,民营企业集团已占有相对的优势。
民营资本全面开花
在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民营资本也从最早的餐饮、贸易、纺织、小商品的生产中实现了飞跃。目前民营资本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他们加快发展科技型企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并跻身于上海的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农业和文化领域。
2004年,185户民营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涉及37个行业大类,占全部行业大类的38.9%,占全市企业集团主营行业大类的62.7%。民营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共涉及65个行业大类,占全部行业大类的68.4%。随着近几年资本实力的增强,在冶金、电力、文化等行业分别出现了投资规模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民营企业集团。
在产业投资方面,民营企业集团在第三产业的投资步伐明显快于第二产业。2004年,本市民营企业集团中,主营业务属第三产业的企业集团占全市民营企业集团的54.6%,拥有资产占54.6%,完成营业收入占52.2%,实现利润总额占53.2%。除完成营业收入的增幅比第二产业集团低0.1个百分点外,其他如集团个数、资产规模、利润水平等指标第三产业集团的增幅均高出第二产业集团。上海民营企业集团的产业结构经过几年的调整更趋合理,更符合上海经济发展的格局。
现代企业制度运作
今日的上海民营企业,已走过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小打小闹的阶段,一步步迈向集团化、现代企业的新创业期。上海民营企业集团正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2004年,185户民营企业集团中,已有155户实现了公司制,占全部民营企业集团的83.8%;已建立母子公司体制的企业集团达170户,占91.9%。
近年来,由于自身发展的需求,民营企业集团资本运作日趋频繁。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收购了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及南京钢铁联合公司,进入了商业旅游及钢铁制造行业,拓展了公司的发展方向。2004年,共有35户民营企业集团实施了兼并重组,20户集团投资成立了新的子公司;7户集团实施了子公司的分立、分拆工作;11户集团通过购并增加了子公司;10户集团合并子公司;10户集团出售子公司。
不仅如此,上海民营企业集团的资本触角已逐步伸到香港、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以色列、英国、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截至2004年底,已有7户民营企业集团对境外投资了11家企业,这些企业全年完成营业收入6.16亿元,实现利润或投资收益0.09亿元。
科技投入加大
在上海大力实施的“科教兴市”主战略中,民营企业集团也积极投身其中。
2004年,185户民营企业集团共投入研究开发费用6.82亿元,比上年猛增1.4倍,高于国有控股企业集团22.5%的增长速度;集团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2634人,比上年增长6.2%;研究开发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3.5万元,高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7万元的水平。其中,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兼并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后,加大了科技开发的力度,全年共投入研究开发费用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倍。
民营企业集团一方面积极组织一批重大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步伐,从而逐步形成了以集团和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市场创新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