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
有了“天地一体化应急救援系统”,未来的救援会是什么样子?在上海世博会的“太空家园馆”,给参观者描绘出了未来的应急救援画面。
地震救援卫星可实时监测地震发生
大地震!大地震!短短两年时间里,汶川、玉树两次重大地震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烙印。未来的地震救援是什么样子呢?
在未来城市中,无人机、无人艇在城市中巡视着。
这时候,远处的中控室中传来中继卫星监测、拍摄到的画面:城市发生地震,城市街道出现裂痕、房倒屋塌。
看到这些实时传送来的画面,中控室紧急派遣无人机进行侦察,无人机把侦察到的信息通过中继卫星传到中控室,中控室派遣救助车、搜救艇、动中通(一种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救护车、机器人等到城市地震现场进行施救。
而救助后的伤员,则会通过救护车和搜救艇送离现场。
疫情监测无人机可侦察疫情扩散范围
非典、禽流感、甲流病毒……人类对疫情的救援体系,也将通过“天地一体化的应急救援系统”得到改善。
平静、安详的城市中,无人机、无人艇可以长时间地在空中巡游、监测。
如果城市中的一个行人受到病毒的感染,和他接触的人也随之感染,慢慢地受到感染的范围会不断扩大,整个城市将受到疫情的威胁。
这时候,无人机将最先侦察到这个信息,无人机将画面通过中继卫星传到地面中控室,中控室的画面上可以锁定被感染的人群,标注出疫情扩展的范围。
中控室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作出紧急部署,派出救护车、防疫车等救援车辆,到达疫情感染的城市进行抢救、救助。
同时,卫生防疫车开始进行全面消毒。最后,整个城市又将恢复往日的宁静。
■难点
救灾无人机数据难实时传输
实现“天地一体化应急救援”,很多技术需改进
设想虽好,但是业内人士表示,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实现天地一体化应急救援,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即使是现在已经相对成熟的无人机技术,也需改进。
难点1电池供电能力待提高
在汶川和玉树地震救援中,无人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无人机可以到救援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拍摄现场图片、可以绘制出灾区地形全貌,为决策提供参考。
但是目前,无人机并不是在城市上空实时监测,而是在发生地震后,由救援人员带到地震现场,再控制其起飞完成监测任务。
北京天下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周劲松说,如果要实现实时地监控,无人机在数字传输和长时间飞行上,都会遇到难题。
他说,目前在地震救援中使用的无人机,体积都很小,每次电池续航只能飞行几小时。如果要实现无人机在城市上空的实时监测,首先就要解决电池持续时间的问题。
难点2 数据实时传输难
另一个难题是数据的传输。目前在救援中使用的无人机的图像,并不是实时传输,而是拍摄完成后,返回基地后再传输进电脑。
实时传输最主要的问题是传输速率和网络承载能力,为了需要,一般救援拍摄的图片分辨率都很高,一张图片十几兆,如果要在几秒内完成传输,对网络的要求太高,而且对电池的消耗也会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