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关于他空见。觉囊派提出“自空”和“他空”这两个术语。什么是自空?说世俗诸法各以因缘而生,缘生不会有自体,仅是世俗假有。自己本身空者名为自空”相反“自己本身本具万德而不空者,则为胜义有,加在胜义上的东西如他世俗二执离戏(50)等皆空则名为他空”(《二谛论》3页)、(《知识总汇》中550页)。自空、他空是对待来说的,说世俗是自空胜义当然是他空了,"他空”换言之就是承认胜义不空,"胜义有”反对“毕竟空”。这个名词在印度的佛典中是没有的,觉囊派为了显出他们的不共宗见(51),故特立此新名。
他空见不仅是依据印度的经论,纯属理论问题,他们他空见的来源,还是由于实际修证所体验出来的。
胜义有论是来源于印度,他空见之名始自裕莫·木居多吉。他在修密乘的“时轮六支行”时,见到空色的天身之相由内显发,乃众生因位本具(52),以此为据,倡说他空胜义谛恒常不变,由他秘密传到衮邦巴·吐杰尊追,著《时轮心要本释》和《瑜伽六支导引》。到笃补巴·协饶坚赞时始广为宣讲他空见,其本人著有《了义海论》等,广引显密经教,证成其说。又后巧勒南杰著《广略破迷论》,聂温·衮噶白著《宗派庄严论》,多罗那他有关他空见的著述更多,不胜枚举,于是他空之见遂广为传播出来了。(《宗派源流》213-217页)。
他空的理论如何建立的,他们提出三空说。三空说出自《经庄严论》(《二谛论》4页)。
首先弄清空的概念。什么是空,什么是不空,空的是什么,应当分辩清楚,于何物上无有何事则此事空,而其所余者则为不空。(《了义海》242,247,246页)。因此关于空性提出三种空性来进行观察。三空性有:无物空性,有物空性,胜义空性。一、无物空性,指虚构的幻想抽象的概念,如方分、时间、大小,美恶等空无实质可得,这是一种空法,二、有物空性,指一切因缘生法有实际事物作为条件,但是缘起无自体可得,这又是一种空法。空的情况大概可以概括为这两种。任何事物均有两面,空的反面就是不空。三、胜义空性,胜义是离戏而空。空的什么就是离戏,胜义本身不空。离戏就是离开加在胜义上的断常有无诸边执和二取有相之法(53)(《知识总汇》中547页)。胜义空性具足一切胜义善品是诸法之本性(《文选》102页),它既不是抽象的空,也不是缘起的无自性空,而是恒常不变之实相。此实相有种种异名,如真如、自觉智、空性、胜义谛、智慧、法性、法界等等,此为慈氏(有宗)和龙树(空宗)之所共许(《了义海论》295页)。
《知识总汇》说智慧法性,其体本自元成,永不变易,不空常往。(原书中547页)。《经庄严论》云,知道无物空,又知有物空,知自性空后,方谓知空性(《他空精义》241页),(《二谛论》4页)。
再从二谛来看空有问题。二谛即世俗谛与胜义谛。世俗谛指世俗诸法,在世俗心中认为实有,故名世俗谛,然皆是生灭变化,虚妄不实,是假有之有为法。胜义谛在智慧观照中见为实有之法,则为永恒不变之真实,故名胜义谛,是真有之无为法。觉囊派特别强调胜义有,说它是常恒、坚固、雍仲(54)离戏、寂静、园成、自性成就、实义有、实有等(《了义海论》189页)。
无物空和有物空属世俗谛,均无自体是自空,属空。胜义空、属胜义谛自体不空,而是他空,属有。按觉囊派说凡缘起性空有为法皆是自空,非缘生之无为法是他空。就“有”的方面来说,世俗谛属名言有,假有不实,而胜义谛则属真有,永恒真实的有。
龙树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那么非因缘生之无为法,当然就是不空了。所谓空性,空的是因缘生法和无有自体之自空。本然智慧、法性元成非因缘生法,是无为法,本具万德自体不空名为胜义空性(《知识总汇》547页)。他们的胜义空,即指佛的身智等,实际是不空的,智慧法相是佛本具,故不可空。
胜义空就是胜义不空,胜义具有二相即不生灭,不垢不净。胜义是无为法,无为法不空。若有为也空,无为也空,则有为无为成为一回事,没有分别了。所以笃补巴说“离去因缘生法(有为)之法性决定是有”(《了义海论》527页)。世俗虚妄不实故说空,若胜义也说空,那么胜义也成了虚妄不实了,故胜义是有。
再从三性来看,空有、真妄的问题,三性有偏执性,依他起性、元成实性。三性非全为唯识之说,见于慈氏后论中(55),属究竟中观之见(《二谛论》20页)。
三性各从世俗胜义二谛两方面来看,偏计执性为假名有,虽世俗中亦无,属无物空;依他起性,依他因缘条件结合而生为实物有,世俗中有,属有物空,此二皆妄皆空。园成实性,空去执着戏论而自体不空,因其具足一切善品,为胜义有。此有为偏计,依他二者之根是有,不可空此则为真如有。(《他空精义》241页)、(《二谛论》13页)。
为什么要用三性三无性来决择他空见?主要决择什么是可空,什么是不可空,偏计空后之根为依他,依他空后之根为园成,园成则不可空,不可空的就是诸法之根,则为有。世俗之法以阿赖耶为根,赖耶是依胜义而存在,以胜义为根,因赖耶亦非真根,赖耶空后,其真实之根为胜义真如。称为根中之根。此根则不可空。笃补巴说,偏计,依他生灭无体,此二空后之根即园成实。离开世俗心之根则为真如,真如亦名法身、法界,法性等等皆为异名(《了义海论》249、275、527页)。此根从本即有又称为本根(《文选》213、223页)。
法性不变始名法身,法身具备佛的一切功德乃佛本具,非由修来,众生有佛性故众生也本具法身为一切功德之所依。
法界是诸法之界,诸法虽无自体,但有所依之本,即依存之处,法界则是万有依存之处。否则成为断灭,则不能维持诸法之连续性。
宇宙万有刹那生灭变化,无自体,万有空了剩下来空不了的就是真如法性。是法性胜义,无论说空,说有,或说真如自性,万有都必须要有个统一体,作为归属之处,这统一体一定要是不生不灭,无变化,无为,真实存在之体,这真实存在体,就是胜义有,自体不空而是他空。真性是不动的不能随万有变化而变化。人类就是为摆脱有为的生灭化规律和因果的支配追求不生不灭的真理境界,若无此真性,则学佛何用?
觉囊派承认有空性,那空性只能是因缘生法,是虚妄。真实之法是胜义,胜义即园成实性,无生灭来去,作为诸法之法性。笃补巴说,胜义园成实,不管佛出世与不出世,法性和诸法所依之界而是常在(《了义海论》266页)。决不可说空。此语亦见《楞伽经》(楞讲168页)
一般中观还提出三无性说(56),这是自空论,只能决择诸法无自性,本派胜义有,非是无性,是离言法性。
园成实就是胜义有,自体有,自性光明,自性俱生智,自性清净,自性而住,自性元成。他是法身、法界、真如性。界智无分别自证自明之胜义谛,是法身无边功德之本性,是非空非不空之大空(《了义海论》261页)。若胜义只有空性,即无佛一切智慧德相之所依─法身,亦无报化身,佛性成断灭。故法身之空名为一切种相之大空,可见非毕竟空,乃真空之妙有(57),所以他们认为应成派一切皆空乃是无遮(58)顽空、断空,其根断了。《金刚曼续》云:"空性和觉性,皆本性常住,为瑜伽所悟,非乾慧行境”。(《文选》303页)。所谓万法之根的园成实性,是什么?就是自觉自证之智,即本体法性,明觉自明之相,不二智,从本以来则为诸法之本性本自元成(59)(《知识总汇》557页)。自觉自明之智即吾人之灵性,灵明妙觉,它是不空是胜义有。因它为无明二取实执所垢污,起种种虚妄分别,轮流生死。垢污去后灵明现前,自证自明。灵明觉性,就是佛性,承不承认众生有佛性,就是承不承认有真常本性的问题。
觉囊派承认他们是中观派,所谓中观就是不堕二边(60)。他们说,世俗所现不加省减,不堕断边,胜义实相,离诸戏论,不堕常边,此为中观,因之二谛双融(61)。智慧不执任何法之相,不堕常边,大悲为利他故广大积资不随断边,此为中观道之二谛双融。离一切戏论形相获证法身,不堕常边,二种色身在轮回未空间作调伏上下化机利生之事,不堕断边,此为中观果之二谛双融也(《知识总汇》中559-560页)。又说承认偏计,依他,因缘生法不堕常边,园成是无为法非因缘生,不堕断边(《了义海论》253页)。或说离世俗本无而执为有之常边,胜义本有而执为无之断边。
第三、觉囊派所说之胜义有,具体指的是自心本性的如来藏。如来藏为园成实,园成实具有三相,光明、自觉(自证),离戏。(《知识总汇》中511-544页)。此为诸法之法性。如来藏就是法性、觉性、佛性。佛与众生同具,它名为因时果时无有分别之见,此为胜义法性。“胜义法性是何者?非是冥顽乃觉性”(《了义海论》233页)。
法性周遍法界,含裹十方,如来藏如虚空,非任何所成,常不思议,本自园成,"遍”指空明法性遍一切法。如来藏本性光明,有时说“空色”,或“空色光明”。自觉,指自心本性(灵性)。离戏指本来清净,远离言思戏论,在密乘中还加“大乐”。光明大乐均为佛的受用境界,成佛非成一个寂灭无为,故说胜义不空。
觉囊派说如来藏“遍”一切情器(62),虽说如来藏如虚空,但非空空洞洞之空,如来藏是法身,有自觉智,能遍照一切情器世间是界觉无别之光明觉性。
如来藏何以能遍,因为如来藏是万有之法界,没有一法不包括在法界中,万有包罗在法身,法界中,平等园融。(《文选》224页)。故如来藏又是万有之所依或根子,在染为染根,在净为净根,染净均是如来藏一根,此根名为元始之根。这是染净同源的思想。
如来藏为万有之根。在染时之根则名为阿赖耶识,为无明种子习气杂染之依托处,是烦恼根,阿赖耶为有为法,随万有生灭转变,故转识成智,妄识自空,作为万有所依之根本是无为法,不变动则恢复本面,所谓阿赖耶有识智之分,转识之根,称为净根,染净都是一根,又名为根之根,实即仅是一如来藏分位(63)所立之名,所以并没有有为转为无为的问题。(《文选》207页)。
他派说佛只证寂灭,则成佛只证空性,胜义世俗一齐空,成毕竟空,把如来藏也空了,世俗万有失去依托之处,前后世业力谁来负荷?佛性的身智归空,即佛性成为断灭,无智无德(64)成佛何用?求出离解脱,契证佛果,皆成无有意义之事。所谓寂灭是指忽尔垢障清净之相,非是寂灭断空。
故如来藏为万法之根,绝不可空,如来藏遍情器,但它是无为法,不参加有为之万法的造作,故如来藏对万有,也不是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如来藏如虚空,非空无一物,有智慧不二智,此为本具,非缘生法,若因缘生法终有断灭。故如来藏智慧则为甚深之空性,乃真常之自性(《了义海论》234、236、238页)。为本元之法界。
如来藏自性为自觉智,或称不二智,此即众生之觉性,佛与众生仅是迷悟之差,他们说二取空后之根不可空,如证二取空,谁知证了空性,知此即是自觉智,若无此智则成顽空(65)断空。自觉智是有,此颇苻合诸大续部(66)之旨趣(《知识总汇》中550)。能所二取,是虚妄分别,是客尘,有始有终之法,属自空。而剩下的即此自觉智,属本具,真常自性,是为如来藏脱去所裹秽衣,离去世俗之染即为胜义如来藏。如来藏之自觉智即为佛性,是由悟得来的,不是由修得来的。龙树说,轮回与涅 ,无有稍分别,涅与轮回,亦无少分别。“忽尔垢所障,除障即成佛”(《了义海论》46页)。指一悟即了。《密严经》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阿赖耶摄持之功力,即如来藏之功力,阿赖耶是真相识之所转变,真相识即如来藏,《楞严经》说:"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是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园,含裹十方”。一切虚妄分别去了,才能显露出如来藏包含宇宙万有之真机的真本面。
说毕竟空者,认为一切皆空,他们忽略了如来藏的秘奥和自觉之妙智。不管真妄心,心皆非若木石,有灵明妙觉,称为不二智,即明空双运之智也(《了义海论》233页)、(《他空精义》234页)。
以上这些说法与宁玛、噶举颇为一致,但如何契证,宁玛噶举是主张顿悟,而觉囊即认为须通过密法的甚深方便始能得悟。
第四、觉囊派的其它教理。觉囊派的教法大多来源于萨迦,所以觉囊与萨迦在观点上较为接近。他们是从唯识学发展起来的。觉囊派的教理中提出五法三自性说法,此乃出自《楞伽经》,但为唯识所宗。三自性即偏计执性等已在前而提过了。五法即名、相、分别、正智,如如。提五法三自性为了建立他们的解脱理趣认为众生的妄想自性即遍计执性,都是由于执着事物的名相和事相而起。所谓执着名相,即执内外诸法之假名(概念),假名安立,构成概念,所谓着事相,即着概念,确有内外诸法之事实,皆由妄想分别所生,不知这些都是依他因缘而起,名为依他起性,是缘起生灭之因,如何求得解脱则要证成园成实性,那便是舍离名相和事相的妄想,内证圣智,即得到自觉证智,由此便能证入如如之境。这如如境界就是园成实性。现前的这一些五法三自性的法相,始终不外一心,只悟自心,不向外求即可契证圆成实性,所谓正智,是由识转智,得自觉内证圣智,以正智观察五法三自性的法相,则本性完全显露,则为如如之境,此如如即是本觉法性。
觉囊派不承认五法三自性为唯识学,说此广见于末转法轮的经典之中。笃补巴说,若说五法三性是唯识见,那么《般若经》亦多谈三性,《般若经》应成为唯识的经典了。三性之说亦多见于《辩中边论》(《了义海论》265页)。
五法三自性是决择(67)二种无我的,通过观察名相所构成之三种妄想空无我和法的存在,离二执后则可彻见自心本性
又觉囊派所说解脱理趣,关于对所依根和能依根的认识,他们把宇宙万有世出世法归纳为二十五法,此出自《大盘涅经》、《大法鼓经》、《央掘罗魔经》等。二十五法的分法之中二十四法为世俗法属有为能依,余下一法为胜义法属无为,为所依。他们又说一切法都可以总归为蕴、界、处三科。蕴中之色蕴,处中之心意,十八界中之内法界,概括起来则万法总不除色、心、及不相应行三法之外。二十五法之建立,主要在通过蕴、界、处和心意识等人,法两方面的分析观察来决择人法皆仅是假名安立全无人我法我可得,实际存在的仅是由蕴界和合之产物,并无实体。换言之客观物理,影响主观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现象或作用,并无实有可得,所谓人法之我皆假名安立,于是可以悟到人法二种无我(68),清除二障,证二空智(69),但二空后并非空得全无所有,故在此基础上可以彻见万法之所依,自觉自明自然智,现证胜义法性本元之实相,和光明智慧之法性。以上是概略叙述,欲求详细,请阅多罗那他著《修心讲义》、《讲解甘露》和藏文本《文选──觉囊派》等书。
又觉囊派总的教义,即其因、道、果三者之建立。一、关于因,认为众生欲求佛果,众生因地本具光明如来藏之佛果,佛与众生所具无二无别,此则所谓因地果地无别之见。肯定众生因位本具有佛性,但众生由于忽尔垢障虚妄分别,障复真性而不显了。故需离戏无分别智,破除分别实执,分别实执犹如垢衣,光明如来藏本觉妙智犹如宝珠,除去垢衣则珠光之自然本有智慧觉性显露闪耀。二、关于道即除障之法,总有两种对治法门,一依显教道:破人法二种无我,清除烦恼及所知二障,通过加行道等五道十地修行,至九、十地时始能初证离戏光明法性,悟清净如来藏。但此须历劫修行,不能园证佛果。第二则依密乘道之殊胜方便和上师密决,束气归脉,彻底清净障复如来藏上无始以来所积业及烦恼和无明种子习气,故制心而外还须制气,本性犹如虚空,分别实执犹如云雾,云雾去后虚空仍旧,悟此本元心性,一切现成但须保任,无修无治任运自然,密乘即入无有分别离戏大智大手印三摩地、即所谓空色大手印之双运三摩地(《文选》333页)。三、关于果,若此内界中因地果地无别之本有妙色光明智慧获得现证,则法身本具一切身智德相尽皆显露,本具身智无增无减,此胜义自然智,果因无别,果因一体(《文选》)290和326页)。笃补巴说:众生因位之如来藏与佛毫无差异(《了义海论》28,29,30,53页)。此则果因无别之见也。
第五、觉囊派的实修。觉囊派的实修方法亦重显密兼修,除了在见解上是依他空见的解释外,其修法与藏传佛教其他派别如萨迦、噶举、格鲁、宁玛都无大差别。
在显教修心方面亦须修前行支分之各种缘想,如观人身难得,死无常,轮回苦,深信业果乃至皈依,发心,小乘之出离心,大乘之菩提心,勤行戒定慧三学,六度以及止观法门等,这些与藏传佛教其它派别的观法完全相同。
他们认为只修显教的止观,观蕴、界、处等皆是假名无实,可以证得人法二空境界。但即此空,仅是自空境界,尚未获见空明乐空的不二智的他空境界,佛的身智功德未能显发;若无身智功德,则即身不能成佛,因此尚须结合修密教的果乘,即显发佛的身智法门。自空,不是了知即空,自然而空,若无密乘的风脉修法(70),执着束缚之无始熏习不能断除,故须修圆满次第风脉修法才能断除。
密教方面也分四续部,作、行、瑜伽和无上瑜伽,总为上下二部。上部即无上瑜伽,其中也有父续,母续,不二续,本尊有胜乐、密集、大威德、金刚持赫鲁迦等。依本尊修生圆次第、修幻身、光明、双运等,这是藏传佛教之通规。不过本派特重本初佛时轮金刚的六支行。
密法的首要就是要承认众生是佛、众生皆有如来藏,如来藏的功德,光明、大乐、离戏不二等在众生因位时不易显发,因为这些是瑜伽者及佛所行境界。必须依时轮六支行,才能证得空明(71)双运、乐空双运、果因无别之不二智,逐步获得果位。故必须显密结合。他们说他空见与密乘见极为契合,承认此见是融通显密之大见。他们说要通过密宗修法才能证明他空见之是否正确。这指证明佛的功德都是本具,是胜义实有,引《桑布扎密经》证明众生身中皆住有如来藏,遍一切有情,自心本性就是光明自觉的如来藏本面。“世尊金刚持·赫鲁迦(72)之自性遍于一切虚空等等”(《二谛论》19页)。引《密集胜曼续》证明“五蕴即五佛,五大(73)即五佛母,认众生之身即是智慧本尊佛”。十二处、十八界均为天身自性。甚至连“本尊、坛城、种子字,(74)印契(75)等均认为是自心本具,什么胜义三宝,(76)百部天尊(77),共一意趣”(《土观宗派源流》220)。谓世俗空了,其根为胜义,具体就是天身、明咒。“佛在身中住,其他处即无”身有无余大智慧,此智超出声闻、独觉之最殊胜智慧,佛的功德为众生本具,此指佛之一切智慧法相,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等,皆为本具并引据大量密经而为证成。
他们求证的就是如来藏的实相本来双运智,即不二智,(《知识总汇》548页),或谓证空色大手印,空色光明,离戏光明等。
他空见具体贯彻在密乘中即修不二智与空性,即修明空双运与大乐和合。此称为乐空双运,或称为密乘之他空大中观见,指出“一切诸法之本性即心性光明,空去一切戏论及形相,自己本体法性妙觉,具有自觉之性,是本自元成”(《知识总汇》中557页)。认为此为密乘中甚深中观之见。未修密前入坛场,灌顶,受三味耶戒,一般密乘事相与各派相同。具体做法是在观想天身时从空寂中所出种子和印契明现于六根六尘上,所谓“空”者指若对此明现取相执实,即不超出轮回,不执不着,不起分别,可阻妄念起动。属于涅。但尚未离有毒之性,故应修明空双运,即明现之时即空,即空之时而又能明现,此为明空双运之见,或轮回涅(78)无别见,这时,境成现空双运,心成明空双运,从定起时仍不离佛慢(79)。上系有相瑜伽(80),还应修无相的圆满次第。修空色光明,将天身,坛城在整持,随灭(81)二次第中清净。则全无所缘而住,此则名为禅定。在此境中可以阻止自空之分别戏论。然此尚未亲证自觉智,还须修空色大印(82),乐空双运(83),由燃滴(84)力引生四喜俱生喜乐智(85)亲证如来藏之实相(86)光明大乐,则本来真性及佛所具之智慧德相皆全部显露出来。
又觉囊派的特法──《时轮六支行》之修法主要是修空色大手印。一、收摄,其它派密法指如临终时四大五蕴之收摄,觉囊派则指三种远离(87),使本性由根尘中解脱出来,进入三空境界,初见空色光明,即法身本有妙色。二、禅定,心住于所缘之空色光明,初证光明由内显发他空之真实性。所以他们特重空色光明之观察,不过,觉囊派说这种色相是内界胜妙之空色乃圣人所证境界非一般凡夫所见之粗色尘(《文选》111页。三、命勤,由金刚诵收纳全身风息,强制进入中脉,用宝瓶气,封闭上下二门(88),可以得自在风息,控制四大。四、持风,由修风脉明点之枢要,掌握不坏明点(89)风息可以主宰生命。五、随念,修燃滴四喜(90),初证乐空双运智。六、三摩地,空色与大乐融成一味,入乐空双运定。通过上面修法则可现证三身圆满正觉而成佛(《知识总汇》下429-4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