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视可持续发展比西方早许多
《21世纪》:您认为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能够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吗?这种经济模式能够持续吗?理由是什么?
郝福满:目前就人均GDP看来,中国依然还是一个中低收入国家,这也就意味着在其跻身为一个高收入国家之前,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因此,中国可以通过追赶其他国家的科技水平、推进改革和保持开放来保持持续增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积累的贡献率有可能下降,中国的劳动力人数10年后也会开始收缩,因此在未来几十年预期会出现增长逐渐放缓的趋势。
另外,就发展模式来说,“十一五”规划指出目前严重依赖工业和资本积累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给环境和收入分配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政府正在寻求一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更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性,也更注重公平性。世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起进行预测,提出只要有正确的改革措施,这种重新平衡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的确是可行的。
《21世纪》:我们知道,从规模来看,中国GDP将有一天可能超过德国,但是从质量、发展模式来比较,相对于德国,您认为中国的不足在哪里?
郝福满:德国的收入水平远高于中国,以现值美元来说,德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5倍。从上世纪60年代末,德国就开始注重使其经济活动具有环境可持续性,而且比较成功。德国的能源消耗、污染程度远低于中国,收入差距也比中国小。不过,尽管中国仍然是一个中低收入国家,但已经开始重视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问题,从发展程度上来说比西方国家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要早许多。“十一五”规划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都有力地证明中国正在努力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和公平的经济增长,很接近德国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