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沪指盘中突破5800点 沪深总市值突破27万亿 上证所挺进全球六强 -9月全国猪肉价格继续下降 粮价平稳 专家:今年物价不会大幅上涨 -上海一手房可售面积跌至最低 广东三家银行第三套房首付提至5成 -中国2030年拟建20个大都市圈(名单) 重庆将大规模扩张城镇建设 -中国用于治污投资额5年增9成 太湖上游企业排污当地政府补偿  -深交所发布新规:重大会计变更需股东大会事前决策 答问 全文 -中国职业病种类50年增加8倍 从14种扩大到115种 诊断制将完善 -2023万休眠账户退出交易系统 资产支持证券可质押回购 公告 -中国拟立法明确不适合女性岗位 中小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可享优惠 -国土部:开发商拿地将不得分期付款
国家林业局举行退耕还林专题新闻发布会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1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国家林业局定于2007年10月10日(星期三)上午10时在216会议室举行退耕还林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和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发布退耕还林政策的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

  • 中国网:

今天的发布会由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主持。

2007-10-10 10:00:16

  • 曹清尧: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是我们国家林业局10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新政策、新进展和新目标。

2007-10-10 10:01:11

  • 曹清尧:

根据2002年12月14日国务院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退耕还林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的编制,是国家退耕还林实施的主管部门,还负责退耕还林的指导、检查和督促。

2007-10-10 10:02:01

  • 曹清尧: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一项国家级重点生态工程,是全面整治和绿化国土、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更是树立全民生态意识的一项重要实践,是我们党引领社会主义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2007-10-10 10:02:55

  • 曹清尧: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了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先生。李局长从1998年退耕还林工程开始试点就在国家林业局负责分管领导这项工作,经历了退耕还林这项政策的制定、颁布和实施过程,也非常了解退耕还林的现实情况。陪着李局长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吴礼军先生。

下面请李局长为我们做简要介绍。

2007-10-10 10:03:42

  • 李育材: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大家上午好。我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有关内容,以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9年来的建设情况。

2007-10-10 10:05:05

  • 李育材: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1999年在陕西、甘肃、四川3省试点开展退耕还林,2002年在全国全面实施,涉及全国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9个县,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

2007-10-10 10:06:08

  • 李育材:

一、退耕还林原先补助政策和延长补助政策的主要内容

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试点以来,国务院先后4次出台退耕还林政策和法规。一是2000年9月10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二是2002年4月11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号);三是2002年12月14日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四是2007年8月9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

2007-10-10 10:06:37

  • 李育材:

这4个政策性文件和法规出台的过程,也是退耕还林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前两个政策性文件和一个条例,对退耕还林的原则;规划和计划编制;造林、管护与检查验收;资金和粮食补助;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

2007-10-10 10:07:07

  • 李育材:

其中,最受广大农民关注的是资金和粮食的补助政策。这项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补助。粮食和现金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50公斤;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00公斤。

2007-10-10 10:07:33

  • 李育材:

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20元。粮食和现金补助年限,还草补助按2年计算;还经济林补助按5年计算;还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补助粮食(原粮)的价款按每公斤1.4元折价计算。补助粮食(原粮)的价款和现金由中央财政承担;退耕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种苗和造林补助款按每亩50元标准,由国家提供。

2007-10-10 10:08:21

  • 李育材: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2007年8月9日新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对退耕还林政策做了最新的完善,主要内容就是在原先的补助政策到期后,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具体政策内容有两条:

2007-10-10 10:08:31

  • 李育材:

一是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原先的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

2007-10-10 10:08:53

  • 李育材:

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补助期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根据验收结果,兑现补助资金。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补助标准基础上,再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2007-10-10 10:09:22

  • 李育材:

二是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为集中力量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规模资金,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西部地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和享受西部地区政策的中部地区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以及补植补造,并向特殊困难地区倾斜。

同时,国家继续按原渠道安排种苗造林补助资金,并视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2007-10-10 10:09:29

  • 李育材:

二、退耕还林主要建设成就及下一步目标

9年来,退耕还林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进了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实行钱粮直补到户、检查验收到户、林权落实到户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造林任务完成、造林质量合格。到2006年底,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4亿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05亿亩,封山育林2000万亩。据国家有关部门核查,退耕还林的面积核实率、造林合格率都在90%以上。

2007-10-10 10:10:12

  • 李育材:

二是改善了生态环境。退耕还林遵循生态优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地区,安排在15度以上坡耕地尤其是25度以上陡坡耕地。8年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2个多百分点。

2007-10-10 10:11:46

  • 李育材:

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退耕还林钱粮补助发到千家万户,直接实现了农民增收。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亿元,退耕农民平均每户获得补助3500元,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这些补助总体上约占退耕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西部地区高于20%,宁夏、云南一些县达到45%以上。

2007-10-10 10:12:06

  • 李育材:

四是促进了农村结构调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退耕农民更多地从事林业、副业和多种经营生产。一些地方大力发展畜牧、林果、花草、中药材和观光旅游等产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实行树上山、粮下川、羊进圈。同时,退耕还林还改变了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增强了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

2007-10-10 10:12:56

  • 李育材:

为了保证退耕还林生态目标的最终实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确定了两个近期目标:一是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二是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

2007-10-10 10:13:46

  • 李育材:

为此,在国家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引导退耕农户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还要通过增加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移民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

以上我简单介绍了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

2007-10-10 10:14:17

  • 经济日报记者:

退耕还林九年来,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些工作上的问题是什么?后八年的退耕还林政策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2007-10-10 10:15:34

  • 李育材:

我来回答这位记者同志提出的问题。退耕还林这九年来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退耕补助到期之后,部分农民生计存在困难。退耕还林农民生计状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有64%左右的退耕还林农民所在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比较好,也有其他的稳定的经济收入,对退耕还林补助的依赖性比较低,其生计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2007-10-10 10:16:19

  • 李育材:

二是有26%左右的退耕还林农民因为收入不太稳定,对退耕补助的依赖程度比较高。

三是有10%左右的退耕还林农民基本口粮田补助,缺少增收的途径,其生计将会出现严重的困难。这些农民一直是国家扶贫济困的重点,近几年来靠退耕还林的补助暂时解决了温饱,补助到期之后,人均纯收入将低于当地的贫困线,生计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007-10-10 10:17:57

  • 李育材:

第二,退耕还林成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退耕农户为了生态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钱粮补助,但是还没有解决好他们的长远生计问题。许多工程区域内的基本粮田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等“五个结合”配套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不能覆盖大多数的退耕农户,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2007-10-10 10:22:31

  • 李育材:

所以退耕还林虽然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但是这种转移还不是很稳定,基础还很脆弱。国家对农民进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但相当一部分退耕农民的收入还主要依靠阶段性政策补助,自我发展的能力还很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还刚刚开始,林权改革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需假以时日。

2007-10-10 10:24:40

  • 李育材:

三是工程实施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少数地区不适当地扩大了工程实施范围,把一些缓坡耕地和平地进行了退耕;一些植被恢复地方没有完全按科学规律办事,植被恢复不尽合理;政策规定对经济林比例限制过死,林农间作控制太严,影响了提供林地的农民的经济效益,工程实施当中存在的个别虚报面积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2007-10-10 10:26:28

  • 吴礼军:

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总体来讲,现在的退耕还林政策和原来的政策是基本上一致的,但是这次新的政策也有很多亮点。首先,这次政策的出台,使得原有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延长了一个周期,这对退耕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很大好处。另一方面,从工作的着重点来讲,也不一样,原先第一轮的补助期内,我们工作重点主要是增加森林面积,恢复生态;这次的重点,除了这些任务之外还有两个新的重点,一个是巩固现有的成果,第二个重点是有效解决好退耕农户的长远利益和生计问题。

2007-10-10 10:27:28

  •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在已经实施的工程当中,生态林和经济林退耕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它的区分,到底退耕下来的土地该种经济林还是种生态林,依据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我们种植了经济林之后,退耕的农户新一周期补助之后,可以依靠自家的经济林来增收?

第三个问题,在一些极端的生态脆弱区,只能进行生态林建设,国家25号文件也表达了要建设基本粮田、农村能源等措施。但是我的感觉,这些措施还是保证退耕农户的基本生活,对于怎样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的发展问题,我们林业局进行哪些相关的工作,帮助退耕农户建立长效发展的机制呢?

2007-10-10 10:28:46

  • 吴礼军:

关于第一个问题,退耕还林之后,是还生态林还是经济林的问题,国家原先的政策当中,还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比例有规定,我们在具体实施当中,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一个是根据实际生活的原则,决定这个地到底是适合种经济林还是适合种生态林。二是根据一定的市场导向,还林后的品种将来有没有市场?三是考虑农民的种植习惯,跟种粮食一样,种林子也有一个习惯,管理的能力和经验都很重要。

2007-10-10 10:32:05

  • 吴礼军:

为了保证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每次还林之前,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一起商量这个事,然后进行设计,规定好这里到底种什么。目前在所造的退耕地还林当中,鲜果类的经济林,目前掌握的数字,占到6.4%左右。如果算上有经济效益的树种,包括一些干果类的,还有一些树种,算起来大概要占到56%左右的样子。目前近期内能有收益的可能占到27%左右,中期能占到到29%。

2007-10-10 10:33:55

  • 吴礼军:

关于种植经济林之后是不是能够经济和生态双丰收的问题,在这块地上,既能实现生态效果又能实现经济效果,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这块地上,能种经济林,在保证生态的前提下就种经济林,按照一定的程序实施,应该能实现生态和经济双丰收的目标。

2007-10-10 10:34:48

  • 吴礼军:

第三个问题,关于生态脆弱区长远生计问题。这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单靠某一项工程很难解决,但是退耕还林工程是惠民工程,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做好。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解决,一是选择树种之后,尽量选一些让农民将来有经济收益的树种。二是可以在农民不能还经济树种的同时,引导他发展一些林下产业,比如说种植业、养殖业,比如说药材、家禽养殖等等。三是如果这种地不适宜人来居住的话,建议国家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2007-10-10 10:36:36

  • 经济参考报记者:

刚才李局长提到还有一些退耕还林的农民现在生计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配套措施还不完善。我想问一下,8月份出台的25号文件,又明确了哪些新的配套措施?谢谢。

2007-10-10 10:37:37

  • 李育材:

25号文件出台以后,主要有这样六个方面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的力度,力争用5年的时间实现具备条件的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农户人均不低于半亩基本口粮田,西北地区人均不低于2亩基本口粮田。二是加强农村的能源建设,因地制宜,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加强节柴灶、太阳灶方面的建设,适当发展小水电,是解决农村能源的问题。三是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对不具备生存条件地区的特殊人口实行异地搬迁。四是继续扶持退耕还林地区中央有关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支农惠农财政资金,要继续按照原来的计划安排,统筹协调,保证相关资金能够整合使用。五是调整退耕还林的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摸清25度坡以上的陡坡耕地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制定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划。六是继续安排荒山荒地造林计划,为了加强国土绿化进程,推进生态建设,今后仍然继续安排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继续按原来的渠道安排种苗造林补助资金,并视情况适当调高补助经费。

2007-10-10 10:38:15

  • 21世纪经济报记者:

国家暂停了“十一五”期间退耕还林计划安排,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国家强调要保证18亿亩的耕地红线,我想这与退耕还林有没有冲突?现在暂停,对我们工程的延续性有没有什么影响?

2007-10-10 10:40:59

  • 吴礼军:

25号文件当中写得还是比较清楚的,考虑到保证国家的18亿亩耕地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国家原计划实施的2000万亩退耕还林地,除了2006年已经安排的400万亩之外,其余的暂不安排,原因说得是比较清楚的。退耕还林耕地,仅仅从面积上来讲,使原来的耕地面积减少,但是从粮食安全角度来讲,退耕还林对粮食的丰产和稳产反而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件通知要求,各地在进一步摸清全国25度以上陡坡耕地情况的基础上,重新完善退耕还林规划,考虑下一步退耕还林实施情况。

2007-10-10 10:41:39

  • 人民日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哪些重大的意义?

2007-10-10 10:43:27

  • 李育材: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特别是对于政策的研究、完善十分关心。锦涛总书记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春节的时候都到退耕还林农户、退耕还林现场视察退耕还林工作,并对巩固成果和继续推进作出了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对退耕还林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

2007-10-10 10:43:51

  • 李育材: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任务十分艰巨。工程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局部环境虽有改善,但稳定性还比较差;退耕还林工程营造的林木大多还处在未成林或幼林阶段,短期内难有经济效益;退耕农户大多还缺乏增收的门路,长远生计问题没有解决。随着原先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一旦停止钱粮补助,部分退耕农户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一些农户就有可能返贫,退耕还林的成果也就难以维护。针对这些情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延长补助期的重要决策。

2007-10-10 10:44:31

  • 李育材: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延长补助期的决定,这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还林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政策,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07-10-10 10:45:24

  • 李育材:

一是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有利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退耕还林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工程,已经安排的任务,中央资金是2000多亿元,90%投入到中西部地区。这次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国家又拿了2000多亿元资金,绝大部分也将投入中西部地区,这样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巩固生态成果的建设,进一步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投资,扩大消费,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07-10-10 10:46:13

  • 李育材:

二是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从目前来看,国家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一个长期坚持下去的过程,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工程区域内植被开始恢复,如果不延长投入,退耕还林的成果就难以得到巩固,个别地区甚至会出现复耕的现象,影响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的形势,因此必须总结经验,完善政策,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的成效。

2007-10-10 10:47:10

  • 李育材:

三是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区大多数是在边远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延长补助期限,改进补助方式,既是对退耕还林农户的补助,又是对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支持。统筹实施退耕还林和其他支农惠农的政策,可以促进这些地区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改善农村的经济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2007-10-10 10:47:54

  • 李育材:

第四,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有利于推进扶贫开发,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退耕还林的补助惠及25个省市自治区和生产建设兵团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村人口。这部分人口集中在山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收入与全国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对退耕还林农户继续进行政策扶持,帮助他们解决当前的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促进他们的增收致富,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对于缩小收入差别,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的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实施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7-10-10 10:49:19

  • 李育材:

退耕还林这项工作我个人已经抓了9年,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方面,总结了这样几句话:一是工程深得民心。这项宏大的生态工程,对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生存条件意义重大。二是机制顺民意,我们很多生态工程都是按照工程设计规划而管理,而唯独退耕还林这项工程是直接补助给农民。农民退每一亩耕地、每一亩沙地、每一亩荒地,按照国家的政策,政府就要向这个农民补助相应的钱和粮,所以这个制度深得民心。三是地域分布广。退耕还林工程在我们国家25个省市自治区,960万平方公里,80%的国土面积上实施,地域分布非常广阔。

2007-10-10 10:50:49

  • 李育材:

四是投资数字大。要知道我们这个生态系统工程按照现在的方案计算,总投资是4311.4亿,按照现在的汇率算,将近600亿美金。除了中国之外,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拿出600亿美金花21年的时间来实施宏大的社会系统生态工程,没有一个。俄罗斯的生态建设工程、南非的生态建设工程,都不及这个工程的时间长、投资大。

2007-10-10 10:55:28

  • 李育材:

再一个特点,就是受益人群广,要知道我们这个工程是3200多万农户12460万农民受益,这在地球上还是第一个。特别是这个工程由于是直补,由于是在贫困地区,所以老少边穷病区农牧民受益最大,非常得人心顺民意。这方面党和政府对这些弱势群体直接补助,这是最得民心的。

2007-10-10 10:58:20

  • 李育材:

最后,国际评价高。所谓国际评价高,我接触到的,像欧盟代表团35个议员到我们国家林业局来访问,首先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退耕还林是怎么回事。我给他们介绍以后,欧盟议会的35个议员都称赞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特别是在当前气候变暖的新形势下,要知道影响气候变暖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利用植物,也就是利用森林,通过大气的交换来降低和减缓气候变暖的过程。减排要开源和截流并重,一方面要减排,另一方面是排出来的二氧化碳要通过植物来吸收和固定,从而减少和遏制二氧化碳在空气当中的含量。我认为,在当前气候变暖、在减排的新形势下,生物措施尤为重要。就我们林业科学家测算,树木每长一立方米,能吸收空气当中的二氧化碳1.83吨,能放出氧气1.62吨。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已经达到了3.64亿亩,所吸收的空气当中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北京市300万辆汽车11年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国的退耕还林不但是为中国人民造福,也为当今世界上减排、减缓气候变暖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7-10-10 10:59:53

  • 李育材: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OPEC会议上也就这方面的问题做了阐述,向世界承诺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在2010年要达到20%,所以国家林业局正在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实现这个目标。

另外,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得很好,有重大意义。还有的国家在大学中成立组织,专门研究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退耕还林成效很大,对于减缓气候变暖,对于水土流失,对于防风固沙都有直观的影响,建议亚洲效仿中国的做法。

2007-10-10 11:05:31

  • 曹清尧:

刚才李局长说了一个数据,这个数据非常有意义,3.64亿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相当于北京市300万辆机动车11年的排放量。

2007-10-10 11:10:36

  • 李育材:

这个数据是以奥迪A4的排放标准来测算的。

2007-10-10 11:10:59

  • 曹清尧:

这个数字说明退耕还林不但对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的生产结构有巨大的贡献,同时对中国、对世界,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个数据非常有意义。下一位。

2007-10-10 11:13:18

  • 农民日报记者:

谢谢,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注意到此次退耕还林给农民的直补只有原来补助资金的一半,这是否意味着今后的补助标准降低了?第二,我们知道生态林是一项收益周期比较长的项目,而经济林能够更快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能否介绍一下在退耕还林过程中,经济林和生态林安排的比例是多少?今后会不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2007-10-10 11:13:47

  • 李育材: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为了确保“十一五”期间耕地不能少于18亿亩这个红线,原定“十一五”期间退耕还林两千万亩的规模,除了06年已经安排了400万亩以外,其余的暂不安排。但是通知也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摸清25度坡以上的陡坡耕地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制定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规划。这次直补给农户的粮食补助资金是原有补助的一半,并不意味着补助标准降低了,虽然是在延长期内,从粮食补助资金当中拿出一半对退耕还林户直接补助,但是另一半的资金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专项资金,也都是用于退耕还林农户,用于解决事关退耕还林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比如说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的能源建设、生态移民等等,所以补助的标准没有降低,还有所增加。

2007-10-10 11:14:29

  • 李育材:

退耕还林农户虽然没有完全得到补助金,但是口粮田建设、沼气池建设等等,还有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都是用于农户身上。只不过是原来一家一户做不到这个事情,现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这些资金整合以后,用于一家一户难办到、办不到的事情,这更能体现中国政府对于退耕还林农民的关心和关爱。

2007-10-10 11:18:32

  • 李育材:

至于下一步退耕还林林中经济林和生态林的比例问题,这方面问题是在退耕还林农户在10年当中遇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相信这个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要知道,原来《森林法》规定的五大类林种当中没有经济类和生态类兼用性的林种,我们在退耕还林过程当中,为了使农民在检查验收的时候能够过关,就设计了生态林和经济林兼用的树种,这个树种只要是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结合好了,就既能得到生态效益,也能得到经济效益,是个双赢的政策。所以,下一步在这方面我们将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确定林种的比例问题,使农民兄弟既得到了经济收益,又能保证了生态方面的效益,实现双赢。

2007-10-10 11:19:59

  • 曹清尧: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李局长和吴主任,也谢谢到场的各位记者朋友。下次新闻发布会再见!

2007-10-10 11:22:22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中国9年退耕还林3.64亿亩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显著 绿化面积受益农民双双过亿
中国暂停1600万亩退耕还林计划 保18亿亩耕地
中国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涉及1.24亿农民
退耕还林补助遭冒领 甘肃成县"民心工程"伤民心
06年内蒙加强生态建设 组织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
国家林业局立下责任书 今年将退耕还林2000万亩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本身就是富民大产业
图片新闻:
新疆拜城发现储量1300多亿立方米的大气田 保证西气东输气源
研究生招考分数线分区调整 7省分数线将调低(通知全文)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