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演练
体能训练
新年开训,滔滔东海,数十艘舰艇云集海上锚地。
东海舰队某保障基地部队此次训练,分南北两个方向设立示范点,名曰“基础训练集中抓”,集中了该基地军事斗争准备最迫切需要检验的一系列基础训练课目。
形势日新月异,海上风云变幻。近年来,基地官兵履行使命的意识不曾有片刻迷惘,基地上下思考和实践的主题始终聚焦一个“关键词”:常备不懈。
从“非常”到“日常”,形势变化考验战备定力
“用非常之策、聚非常之力、干非常之事、取得非常之成效”,基地司令员沈浩这样概括前几年的基地军事斗争准备工作。
翻开基地工作日志,从2005年到2007年3年间,军事斗争准备是基地上下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使命任务,任务促进了部队作战能力的大幅跃升。对此,基地官兵体会最直接、最深刻。记者漫步基地,从营区到码头,随处可见一个个醒目口号;“明天就要打仗,你准备好了吗?”“出海就是出征、参演就是参战!”
这是一次日常训练。记者看到:警报猝然拉响,正在吃晚饭的某护卫舰大队官兵扔下饭碗,奔向码头紧急出航,官兵们冒着瓢泼大雨在甲板上庄严宣誓,慷慨出征。基地领导介绍说,一度,基地部队曾连续几个月保持高等级战备,全体军官停止休假,士兵不得出营门,来队探亲家属在战备动员第2天全部离队。
时光流逝,世易时移。今天,基地官兵为何还有“定力”保持这样一种“枕戈待旦”的状态?
毋庸讳言,“松懈”的苗头一度有所萌生。在战备紧张期间,某导弹护卫艇大队篮球年赛曾以“战斗杯”冠名。去年,有战士提议篮球赛改个“缓和”一点的名字。大队领导敏锐地嗅出一点什么,高调坚持:“军人经常想着战斗,有什么不对?”基地党委也对这样的苗头高度警觉,政委厉江潭说:长治久安是国家和人民之福,但对军队而言,军人不能奢侈地享受“和平时期”,强化战备的观念要渗透骨髓,一刻不能放松。
前几年,部队的紧迫感和战斗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情况刺激”。基地党委认识到,和平环境容易使军人感官“麻痹”,这种“刺激”是必须的。记者看到,基地所属部队训练课目全部都有战术背景,某大队坚持“带弹值班”,值班战艇始终齐装满员,箭在弦上,确保在任何突发情况下解缆起航。
“盘马弯弓箭待发”的临战状态,使基地所属部队战斗精神培树日渐常态化。基地政治部主任曹竹兵介绍说,近年来,基地建好用好军史馆、荣誉室,举办纪念“海上猛虎艇”命名40周年系列活动,宣扬战斗历史、光荣传统和英模业绩,评选表彰“精武标兵”,构建“前沿文化”,确保枕戈待旦的战备意识渗透到官兵的血液中。
从“物化”到“内化”,常备不懈继续衔枚疾走
有个故事说,在辽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第一个睁开眼睛的狮子头一个念头是:“我一定要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不然我就会饿死”;而第一个睁开眼睛的羚羊头一个念头是:“我一定要跑过跑得最快的狮子,不然我就会被吃掉。”于是,追逐的序幕一次又一次拉开……
这个故事,让基地官兵若有所思。盘点军事斗争准备多方面成果,大家发现,前些年有一种东西最值得珍视和保持:那就是危机感和紧迫感。
去年年底,基地召开一次研讨会,指挥员和机关参谋人员共同发出感慨:古人云“文死谏、武死战”,最鄙视“文恬武嬉”。军人尚武备战,是天经地义。
这几年,基地上下研究作战问题空气浓厚。在“地情”研究上,组织开展了“大气波导规律”和电磁环境测试,详尽进行海区、锚地、阵地勘察。基地和所属部队拟订了数百种预案、计划和战备制度,经常组织推演检验。
说到作战准备,不能不谈到一个关键环节: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在基地官兵看来,这是一个“物化”的过程,更是一种“内化”的精神状态。
某新型岸导团组建时,官兵们看不到新装备,训练纯粹是“空手道”。团长陈志峰带领全团官兵超前谋划、打破常规,确立了“跟研、跟试、跟产”,“边接、边训、边建”,“实兵、实装、实弹”的训练创新思路。
当时,官兵兵分多路,奔赴武器系统的设计单位、试验基地、生产厂家,紧盯一线岗位,跟踪学习培训。同时,采取“打破建制、专业编组、滚动训练”的方法,在第一套新装备到达部队之后,同时训练两套作战人马,完成了所有专业和全部职手的岗位合格考试,编写出《基地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以及相配套的战斗部署、操作规程等法规文书。
导弹试射,历来由工业部门和试验基地联合实施。岸导团官兵“跟试”作业两个月后,直接打实弹。全团短期内数十次组织全天候和复杂地域环境下的实兵实装拉动演练,8次参加重大战备演习,实射多枚新型导弹。
某导弹快艇大队也是这样。一度,一条艇滚动训练4套“人马”。短时间内,大队长、参谋长和所有艇长都指挥导弹实射。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如今,这些新装备部队训练都已走向正规有序,但官兵们说,部队初创时那种宝贵的热情啥时候也不能消退。
从“虚练”到“实打”,实战化训练检验战斗力
2007年底,保障基地评估部队作战能力,梳理出40个方面171个问题。其中,基地首长发现,最大问题是:长期和平环境下部队训练缺乏实战检验。
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人民海军成立近60年,还没有打过较大规模的海上战争,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海上实战经验更是空白……
现实隐忧更灼人。基地所属某导弹护卫艇大队进入战备,对自己的“实力”还“若明若暗”:有的官兵经年累月练了无数次的“战斗操演”,却不知整天摆弄的导弹、火炮威力到底有多大;一些官兵头脑中装的是新装备说明书上的数据,对它的性能将信将疑;还有一些“新战法”,拉到海上一比划,实际情况远不是那么回事……
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让保障基地领导寝食难安。几经讨论,他们确定了突破口:全面开展以检验性、实案化为主要模式的实战化训练。
全面检验舰艇、武器系统战术技术指标,追求最大作战效能,是基地实战化训练的第一步。基地举办“导弹装备作战使用”集训,邀请导弹设计院总师、海军装备研究院导弹作战效能计算专家、海军院校从事导弹战术教学的教授讲课,详尽研究导弹突防技术手段、战斗能力计算、捕获目标模式、抗干扰能力、误差产生及控制等21个问题,对导弹作战使用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诸多“质疑”,强调全新的战术意识:如导弹突防由“兵力机动优先”到“火力机动优先”;由强调“占领阵位”到发挥导弹“自动寻的”功能;“先敌发射”要防止“假目标”、确保先打先中;惯用的“编队齐射”、“饱和攻击”,转变为“精确打击”,由此引起战术方案的一系列修改。
紧接着,基地用两个月时间,组织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检验性、实案化演练。基地兵力全部出动,按照实案、实兵、实装、实弹,实际作战海域、实际指挥岗位、作战编组和作战流程,演练20多个课题。
近年来,基地还多次组织编队在雾天、雨天、大风浪、狭水道、岛礁区等复杂条件下航行,随时设置突发情况,锻炼舰艇长们的相机决断和独立指挥能力。在编队攻防中模拟雷达、导航定位系统等主要装备故障,设置“敌机”凌空、导弹来袭等危急局面,考验指挥员沉着应变和应急处置能力。官兵们说:“每接受一次检验,都对自身战斗力水平看得更加真实!”
从“抓应急”到“抓长期”,出路在于科学发展
回首往事,前几年紧锣密鼓的军事斗争准备,形成了一系列适应“应急”情况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和制度机制,解决了战斗力建设中的大量矛盾和问题。
然而,基地首长机关也清醒地看到:应急作战能力的快速生成,是以人力、财力、物力的超常投入和围绕特定能力进行“突击性准备”的结果,同时也是以暂时牺牲某些方面的发展为代价,导致部队战斗力还存在着许多“短板”、“弱项”和“软肋”。
“非常之举的背后有喜有忧”。基地司令部作战处处长杨晓东,对“忧”看得更明白一些:突出以完成有限任务目标进行“专攻精练”,不利于整体战斗力的提高;“新装备当年形成战斗力”的口号喊得很响,其中不免“拔苗助长”;“跳训漏训”现象不容忽视,不少训练课目吃的是“快餐面”和“夹生饭”……
研讨会上,大家取得共识:“应急准备”与科学发展毕竟不完全是一回事。那些在严峻形势下采用、能够解决应急性问题的“应急思维”,越来越暴露出局限性。比如,用应急手段解决基础性问题、用临时办法解决长期性问题、用简易招数解决体制性问题等做法,必须摒弃。
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军事训练必须由“抓应急”转变为“抓长期”。从去年初开始,基地组织40多艘舰艇及岸防兵力参加“基础训练集中抓”活动。今年组织18艘二类艇船集中训练,规范了4型参训艇船日常部署75个、战斗部署80个。针对训练薄弱环节,基地还先后组织水雷专业、雾航理论、国际避碰规则、损害管制以及训练法规、参谋“六会”等各类集训39期,累计8000余人次参加。
采取“整建制比武、全员额参赛”方式,基地又分阶段组织了所属舰艇大队61艘舰艇船进行基础训练大比武,参赛官兵10000余人次。强化营连、单舰艇专业训练,确保各火力单元“岗位合格、人人过硬”。
某导弹快艇大队2214艇实射首枚导弹,让所有艇长都做方案,谁做得好谁打,结果由2208艇艇长指挥打弹,发射艇的艇长反倒失去了“机会”。如今,大队全面考验每一条艇的作战能力,所有艇长都指挥过导弹实射。据统计,某导弹艇大队由紧急战备转入正常训练后,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4名全训合格副艇长的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