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2008年公务员考生备考实用手册 海南成绩10月揭晓 比例343:1 -建行将第二套房贷首付提至四成 其他银行或跟进 自控房贷风险 -较多奥运门票中签者扣款失败 可电话查询 第二阶段销售将启动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 从源头上解决质量安全问题 专项整治 -中国当代彩票业走过20年 “私彩”为何屡禁不止 小彩票补大洞 -中国《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公布(附全文) 法制办答问 -航意险成本3元 统征20元暴利体系将结束 新产品保费有望降低 -义乌小商品城遇多事之秋 失国贸三期 政府断奶 钢丝上的舞蹈 -杨洁篪赖斯会谈 强调配合防台海失控 -上半年中国社保基金收益率15.2% 2年内要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中国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2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经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中国现有酒泉、太原、西昌三个发射场,据悉,文昌新发射场启用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仍将继续承担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发射任务;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仍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作为新发射场的一部分,只承担应急发射任务。

资料图片:2006年4月27日6时4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这是2006年我国的首次航天发射。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建设新发射场,是为了适应·中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新发射场建成后,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有关部门介绍,在海南建设发射场,可利用纬度低的优势,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延长卫星使用寿命,效费比高。有利于优化中国航天发射场布局,提高中国航天发射综合能力,促进国际合作和扩大对外航天发射服务,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等区域产业发展。

中国的第一个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58年,现有酒泉、太原、西昌三个发射场共进行了100余次航天发射,先后将百余颗卫星和6艘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曾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多个第一:1960年11月,成功地发射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 1970年4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5年11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2003年10月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送上太空。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到今年整整组建40周年,综合发射能力实现了从每年执行1次发射任务到每年执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的跃升,已累计将38颗国内外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经过30多年不断发展建设,建成了自成体系、配套完善的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和勤务保障等五大系统,先后成功组织了“亚洲一号”“澳星”“风云二号”等40多次国内外卫星的发射。目前,该中心能发射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等五种大型运载火箭,年发射能力10至12次。这里也是中国将要进行的探月工程一期、二期的发射场。

据悉,海南文昌的新发射场毗邻大海,不仅具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而且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好。

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政府将致力于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造福全人类。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章:
中巴联合研制第三颗“资源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旅行社开办"嫦娥奔月"游 800元看卫星发射
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年底前发射 将对月面三维照相
长征二号捆绑火箭首次实体亮相中国航展(图)
即将探月的“嫦娥一号”卫星模型首次展出 将传回月球照片
西方称:中国大推力火箭可提高战略打击能力
中国将启动风云四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立项工作
"北斗"卫星运输监控指挥系统通过专家评审
广州3000公交车加装卫星定位 实现智能调度
图片新闻:
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船舶跻身世界造船"第一方阵"
中国首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喷气机年底下线[组图]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