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2 职业化
职业赛事盈亏事关场馆存活
国内缺乏大型持续性比赛,电视台相对垄断也是场馆盈利的一个壁垒
8月4日,国家网球中心(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北区)正要举办一场国际性网球赛事——有“四小满贯”之称的中国网球公开赛(简称“中网”)。场馆西门口一片白色的安检棚,仿佛回到了2008年8月。
奥运后,众多奥运场馆中,两个场馆走向了职业化国际赛事之路:一个是五棵松篮球馆,建设初期就考虑引进NBA职业联赛;奥运会后,由一家号称“全球最大的体育娱乐集团”的美国公司接管。另一个就是国家网球中心。
北京“中网”体育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慧认为,发展职业联赛,是国家网球中心的最佳定位。中国有了国际一流的网球馆,去年“中网”成功“升级”,赛制可谓亚洲唯一。
如愿走上了职业化道路,可张军慧还是感到一丝困惑。现在场馆上千万元的年运营开支压力,几乎全部依附于“中网”赛事。
其实,同样的困惑,李爱庆也有。以鸟巢、水立方为例,虽然获得了政府支持,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但仍存在一系列经营难题。
李爱庆认为,不论是鸟巢、水立方这样的转向多种经营的场馆,还是国家网球中心,面对的共同难题在于,国内缺乏大型持续性比赛,没有欧洲足球联赛、美国NBA这样的大型赛事,而这些赛事正是国外一大批场馆能够运行的保证,“国内体育市场如足球等大型项目,商业化水平低;中国优势项目,大都不在大型场馆举办,而且票房低”。
李爱庆表示,电视台相对垄断,也是场馆盈利的一个壁垒,“赛事举办方不仅享受不到电视转播权收入,还要承担转播收入,挫伤了举办赛事的积极性。至于大型演出活动,也受到文化市场不太成熟、无序竞争的制约”。
政府给予更多支持;加强与世界组织合作;培育国际影响力大型赛事;组建场馆联盟,促进良性竞争;提高大型活动审批效率。这是李爱庆开出的场馆盈利方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