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市交管局发布“错峰第一周路况评估报告”,称错峰后,早晚高峰呈现四大变化。
据其通报,4月来,市区上路机动车明显增多,高峰期间较去年底上升9.6%。但推行错峰出行后,呈现出四大变化。
首先是车速提升,市区主干路网的速度上升4.2%;其次拥堵缓解,市区时速低于20公里的拥堵路段,下降了11%;车流也趋向均衡,市交管局根据相关数据得出的结论为:高峰期间路网上路机动车环比减少,逐步均衡至平峰时段;学校、医院交通压力下降,错峰后,两区域周边道路车流量有所减少、运行平稳,没有因流量大引发拥堵报警。
专家观点
“内部错峰”效果会更好
公务员朱小姐家住通州,单位在光明桥附近,错峰后,每天上班用时1小时,比原来多1倍。她表示,由于她的路线跟CBD白领重合,所以享受不到错峰带来的好处。
对此,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教授史其信认为,京城外企作息时间多为朝九晚六,同时办公地点扎堆,集中于CBD、建外、中关村等几个区域,因此,在这些区域工作的公务员,大多会跟白领“撞峰”。他建议,逐个剖析各拥堵区域的出行数据,实施“内部错峰”,“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记者王姝通讯员祁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