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各界关注的北京CBD东扩方案评审结果昨天出炉,最为简洁的一号方案胜出。该方案要在CBD东扩区建三座公园,并修建一条从机场途经CBD至北京南站的快速轻轨,另外还要修建三条内部有轨电车,形成一个环状,连接CBD区域各写字楼(详见优胜方案揭秘)。
而600多米的超高建筑,想象力丰富的“空中农场”“最高餐厅”方案都没有受到专家的垂青。北京CBD东扩区的最终正式规划将在7套方案的基础上,吸取各套方案的优点进行制定。3平方公里的北京CBD东扩区建设今年年底正式启动。
经过两天时间的努力,来自建筑、交通、景观等领域的规划专家对提交的7个方案进行了文本审阅,听取设计师汇报,并认真讨论评议后揭晓评审结果,美国SOM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一号方案拔得头筹,美国KPF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三号方案获得二等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员和英国空间句法公司设计的二号方案获得三等奖。
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玮认为,一号方案胜出是因为方案对整个城市空间的把握手法比较成熟。评审组专家成员北京市规划院原院长、高级城市规划师柯焕章也表示,这个评选主要是从专业的技术角度出发,所有方案都是概念方案,并不意味着这个方案就是未来东扩区的蓝图。
朝阳区区长程连元表示,这次规划方案的评审活动标志着东扩区规划建设的正式启动,下一步将进入规划的综合阶段。市规划部门将充分融合几套方案的优点,统筹考虑人口密度、交通需求、产业发展、公共安全、生活配套设施、绿色生态等因素,最终形成CBD东扩区可实施规划方案,并报请北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批准,然后进行CBD东扩区规划建设。
-优胜方案揭秘
东扩区要建造3座公园
布局:该方案在CBD东扩区中间建造三座美丽的公园,在未来当一些用地变得可以使用的时候,通过绿色林荫大道把三座公园连接在一起,同时加强西大望路和朝阳路这两条富有活力的街道特色。其中绿色和公园都是平的,没有起伏,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
交通:修建一条从机场途经CBD至北京南站的快速轻轨,另外修建三条CBD内部的有轨电车,形成一个环状,连接各个写字楼。在区域内划定了现有的老自行车线、新自行车线,以及游憩自行车线路,倡导由自行车解决CBD内部的交通问题。
能源:建设4个涵盖水电气热的能源中心,解决区域内能源供应,同时作为节能样本向市民开放展示。4个能源中心计划减少CBD能耗50%;CBD水的消耗将减少48%;能源中心实行固体废物收集,将减少垃圾80%。
建筑:以分割的小街区为主,将打造一条王府井一样的步行街,利用现有小运河发展餐饮。同时在东扩区中心建设一座450米的全市最高建筑。
-热点问题聚焦
>>交通
各方案都有有轨电车环线
记者:力图解决CBD交通问题是每一个方案的重头戏,有轨电车、空中缆车、轻轨、高速铁路、轮渡在一些方案中被大胆地提出,在实际操作规划中会不会吸收这些提议?
王玮:缆车并不是作为公共交通的组织方式提出的,更多是一种观光浏览的形式。
大家提的比较实际的问题都是有轨电车的环线,虽然这些环线的位置各有所不同,但是体现了一个共同的概念,就是在区域内的交通用什么方式来组织。同时,用区域的有轨电车高效的公交方式与现有的城市内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公交相联系。
同时有好几个方案还涉及到了很完善的步行系统,从轨道的站点到区域的分中心之间有比较便捷的联系,并把步行系统同两侧的商业开发进行紧密相连,创造了一种比较宜人的环境。
这些亮点都是要在以后的实际操作方案中发扬借鉴的。
记者:那有轨电车的可实施性大不大?
王玮:我理解有轨电车只是一个交通的形式,意味着在东扩区和现有的CBD区域里,要有这样一个公交的组织形式,但是具体是有轨电车还是小巴或是其他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有这个理念。
大家可以留意到,大多数方案模型都提到了有轨电车,有一些是加个二层的那种轨道交通,有的是大环的,有小环的,有两条线的很多种。但具体用什么形式和走哪条线路都还得再深入调查。
记者:设计者在交通方面的设计还有哪些突破?
王玮:设计者门关注的不单单是区域内部的交通,更多地考虑了大区域间的联系,比如说和机场、南站、快轨如何发生联系,这些都是很有亮点的地方。
>>楼宇
建筑总量700万m2最高300m
记者:这些东扩方案整体有什么特点?
王玮:几个方案比较突出的共性是可实施性强。比如说一等奖的方案,它将整个空间结构和原来CBD核心区的绿轴,以及通惠河的走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记者:在实际操作的规划中建筑总量,楼宇高度大概是多少?
王玮:东扩区的建筑总量在标书里的表述,是700万m2左右。从全北京的角度看这个量也是合理的。我们还发现很多方案都创造了一种混合的城市用地概念。
东扩区从标书上来看,高度在300米左右,重点地区可以适当提高。当然建筑的高度要符合整个城市对这一个区域的空间布局的要求,这次的7个方案对建筑的高度设计也各有不同。
从专家的评审来看,大家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这个高度是多少。大家更关注的是未来整个CBD区域的整体性,即跟现有建筑高度有一个有机的呼应和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