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旅行团初次到南非,其中几位客人对那里奇特秀美的风光和风俗毫无兴趣,甚至干脆以“太累”为由待在酒店打牌闲聊睡觉。然而当听说某天的行程安排是参观钻石加工场,立刻变得兴奋异常、心急火燎。
一天下来,这几位每人花掉数十万元买回了几颗亮闪闪的石头。当地导游不禁感叹道,中国人真有钱!
无独有偶。不久前,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士雇了多辆“大奔”,去机场隆重接回她的心肝宝贝──一只藏獒。此犬价值三四百万人民币!
高盛集团年初在一份报告中,曾把中国列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今年又预测有望超越日本,成为第一大奢侈品市场!
事实上,奢华对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无论处在发展中阶段,还是将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奢华都是让中国乃至世界走向灾难的不归路。
先说“未来”。有关国际组织不久前曾断言,如果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四国”,都达到西方国家人均消费水平,那么,按目前欧美人均资源消耗量计算,必须有四个半地球供人类“享用”,否则,今天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将会出现令人绝望的枯竭。这不但是一种预警,也无异于一种谴责,即欧美国家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造成巨大浪费与消耗、必须抛弃的生活方式。世界强烈要求西方国家对全球气候变暖承担最大责任的呼声,其实就是对这种增长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历史性否定。
再谈“眼下”。奢华之风不但会极大地固化我国现已存在的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而且会加剧权力寻租式的“官腐”和投机赌徒式的“民败”。社会各阶层成员(包括公务员阶层)在攀比奢华中的心理失衡,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失衡。不健康的风气和对物质利益的畸形追求,为社会动荡积蓄起巨大的破坏性能量。
也许有人会说,奢华不也是一种对消费的刺激吗,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扩大内需吗?笔者以为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大错,是不顾及市场经济是否会健康长期持续发展的短视,犹如饮鸩止渴一般。
被称为“智者”的马克斯·韦伯,曾经认真分析过西方市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与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宗教信仰)的关系。他认为,在基督教新教教义所包含的伦理中,人们正是因为把勤奋、简俭、创造财富等视为不可抗拒必须敬畏的“上帝的意志”,才使得财富得到积累,最终使工业革命取得了成功。他的这一观点,破解了西方新教伦理与近现代西方工业化的内在联系,也对中国人认识人类传统美德(包括勤俭节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颇有启迪,因为这是走过工业化的“过来人”总结的至理名言。在现实世界中,最不讲求奢华、在全球廉洁国家排名中总是处于最前列的北欧和新西兰,一再被评为全球前十位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就充分说明了不慕虚荣、不讲奢侈与社会廉洁、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联系。
总之,未富先奢,绝不应该是今天中国人修身治家求发展的作派与行为。虽然我们并不倡导也不会再去实践那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但中国,这个给金融危机中的世界带来希望的国家,应该勇敢宣示,永远不作奢华大国。即便我们将来真正富足了,也永远不当炫耀财富的奢华大国。(美国《纽约时报》 文/秦晓鹰 译/夏微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