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暴富能否消除精神的贫困
“曾经有人向我推荐北京市朝阳区望京附近的房子,我觉得他们不了解我。你想,我到北京买房还要‘望’京,那我还不如在大同买房呢,里外都是个‘望’京!”陈建设对记者说。
“我要买就买‘一环’的房子!以天安门为圆心,用圆规画圆,半径在3公里以内,否则不买!而且要买就买一个单元,均价4万元一平米!我给亲戚朋友也都买了,这样咱在北京没什么熟人也不要紧,好歹能凑4个人打麻将。”问及为什么不在北京买别墅时,陈建设撇了撇嘴:“别墅都在顺义、怀柔郊区,我已经烦死了在偏僻的矿山待着,有钱都没处花。还是长安街好,一推开窗就能看见那么多车和人,热闹!”
陈建设最喜欢逛的商场是燕莎、赛特,“这些地方很尊重人。”陈建设这批煤老板们只要一到燕莎购物中心,必然抢先自我介绍说:“我是山西煤老板。”购物中心的销售人员马上对他们“肃然起敬”,专挑最贵、最不好卖的商品介绍给他们。用金钱和物质来填补自己精神上的空虚,成为了煤老板们心安理得的“自我修炼”。
为了缓解精神压力,煤老板们还纷纷爱上赌博,地点一般选在澳门。
也有人探寻科学、稳妥的“生财之道”
李志明算是个煤老板中的异类。或许是出身矿工的缘故,他对煤矿安全特别重视。煤矿改制,他成为董事长后,李志明开始大刀阔斧地在煤矿实行文化兴企、军事化管理。煤矿员工身着统一服装,彼此见面行军礼。李志明实行的改革还包括每天早上6时30分开安全会议,下午4时再开碰头会。“煤矿是高危企业,利益跟风险并存,没有相当的资金投入、没有社会责任,这个行业是不能干的,代价会很高。我们现在搞文化建设,突出安全重点,我相信一定能把安全生产搞好。”
他还用顺口溜对比了军事化管理后煤矿的变化:“手工变成机械了,驴车变成矿车了,粗陋变成文明了,脏乱差变成四化了,断壁残垣变成窗明几净了。”李志明说得兴起把裤腿卷了起来:“能不能拥有财富是一种文化,有了财富如何运用更是一种文化,文化和财富应该相匹配。”因为所在的煤矿是统购统销,所以李志明的年薪只有20万。而在汶川地震中,他个人就捐了72万。对于现代企业推崇的社会责任理论,他显然并没有什么理论认识,但是他有自己的理解:“一个人有人格,一个单位有风格,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信赖,这个比经济利益更可贵,将来的收益也会很多。”“文化兴企”确实收到了实效,李志明所在的煤矿目前安全事故为零,煤矿面貌也焕然一新,被整个同煤集团作为典型推广。
李志明现在最大的心愿是:“重回体制内,当一名国有煤矿的矿长。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煤矿问题太多。”但李志明从没放弃自己办一个现代化煤矿企业的理想,而这种理想也是他对于整个煤炭行业的一种期冀:从事这个行业的应该是煤炭企业家而不是“煤老板”,这些人更不应该只有钱而没有道德约束。
(摘自《环球人物》2008年10月[下])《环球人物》记者 白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