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资源环境承载力编制国土规划:
国土规划方法不能脱离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必须在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变化在一定地域条件下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各地区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进行国土规划时,不仅要用到空间自相关统计方法,而且要结合地学信息图谱方法,有些区域也可以采用中心地理论和逆规划方法进行规划。
空间自相关统计分析是研究地理空间中某空间数据与其周围数据间的相似性及相关程度,进而分析这些空间数据在空间的分布现象的特征。它以空间邻近位置属性的相似性为依据,与空间格局存在着对应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域上所受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而且空间自相关指标能够对变量空间分布的自相关强度进行检验。
地学信息图谱方法是对地表信息的图形进行抽象表达。人类对地球的探测和动态监测的数据已经极其丰富。通过对图谱数据的形象思维分析,获得对客观世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发展规律,从而达到认识现在、揭示过去、预测未来的目的。
中心地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最大目的就是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规律”这一课题。根据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提出,在均质的地面上,居民点的理想分布是六角旋转对称的。但由于地形、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差。
逆规划方法强调通过优先进行“非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区域空间规划。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之间存在矛盾;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较突出;区域之间资源开发利用难以平衡;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等等。对此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新一轮国土规划首先应以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人口经济基础等评价因子为基础,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等进行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部署。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成果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与每个人都有着直接关系,在充分考虑生态足迹的前提下,明确适宜、适度和生态重建的区域范围;在考虑自然资源的消耗与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条件下,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提出产业发展导向的建议;在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测算规划区人口合理容量。其中,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也应是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刘建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