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公布的11月份财政收支数据曾引发“年底突击花钱”的质疑与担忧。17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回答记者提问时首度回应了此事。该负责人表示,12月份支出数量较多有种种原因,不是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的“年终突击花钱”。年终没有执行完的项目资金,将结转下年使用。
根据上周五财政部公布的2009年11月份财政收支情况,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支出56235.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410.63亿元,增长22.7%。有媒体披露,根据2009年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报告,全国财政应完成支出76235亿元,意味着全年财政支出的进度仅完成了73.8%。于是,“全国财政部门将在12月突击花掉2万亿元”的消息瞬时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17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按照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各预算单位请领财政预算资金,都要严格按财政预算、项目进度、有关合同和规定程序办理,并接受财政部门的实时监控。12月份财政支出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比较多,但都是按预算要求支出的,其中年终没有执行完的项目资金,按有关制度规定,将结转下年使用。结转下年使用资金在使用前一直保留在国库,并没有拨付到各预算单位的资金账户,可避免出现截留、挪用和浪费资金问题。
他同时指出,各预算单位使用上年度结转资金时,同样需要按规范的程序办理审核、报批,不得随意改变预算原定的用途。财政部门动支预备费、用超收收入安排支出等也是严格遵照规定的程序报批后办理。因此,12月份支出数量虽然较多,但不是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的“年终突击花钱”。
他还表示,从历年预算执行情况看,财政支出进度均呈“前低后高”走势,一季度各月支出进度都较低,二、三季度逐步回升,第四季度则进一步加快,其中12月份的进度通常都在20%以上。以前三年情况为例,数据显示:2006年12月份全国财政支出10812亿元,占预算的28.2%;2007年12月份支出11697亿元,占预算的25.1%;2008年12月份支出16767亿元,占预算的27.6%。2009年按完成预算推算,12月份的支出规模将为2万亿元,占预算的26.2%。
预算支出前低后高,四季度尤其是12月份支出数量较大,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分析说,体制性因素造成三、四季度支出规模较大,主要是全国人大批准中央财政预算之前,项目支出中一般只有延续性项目按一定的比例预拨部分资金,新增项目大都是在预算批复下达后才开始支出,这样就使一些资金延后到三、四季度甚至12月份支出。
而据实结算和以收定支的项目在12月份支出较多。例如,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支出,大多需在年终前按实际工作量进行清算并拨付资金。一些项目预算因组织实施方面的原因需延后执行或结转下年使用。年初安排预算时,财政部门按国家政策、规划等对相关重大支出项目都作了充分安排,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相应的制度办法迟滞出台,或是项目实施条件不足等,预算往往在下半年甚至是在第四季度才能下达,相关资金在12月份支付较多,其中一部分资金还需要结转到下年使用。如某基本建设项目预算30亿元,因施工条件发生变化,前11个月仅支出了预算的60%,剩余的大部分都要结转到下年使用。
此外,一些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支出的及时执行。部门预算编制还不够细致,有些支出项目安排不够准确,有些项目当年不能完全执行。有些预算单位还存在“重预算、轻管理”的问题,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预算下达后项目迟迟不能启动。也有一些资金分配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甚至地方政府,相互间衔接和配合不顺畅,导致预算不能及时下达并及早形成有效支出。
就今年而言,财政收支波动很大对12月份的支出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上述负责人介绍说,一方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今年预算支出规模较大,一些基本建设新上项目,做各项准备工作时间较长,前期支出较少。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受经济下滑、结构性减税很多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大幅下降,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由于上半年收入短收较多,为确保全年收支平衡,财政部门在压减行政性开支的同时,还对部分一般性的支出项目作了延后安排。三季度起,财政收入形势逐步好转,此前作延后安排的一些支出陆续开始执行。这些因素也对12月份支出规模有一定影响。
该负责人还透露,当前,正按预算要求加强年终支出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搞好预算执行工作。对个别单位违规操作、不讲效益的乱花钱行为,财政部门将会按照相关法律规章严肃查处。(实习记者王涛记者方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