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破解调整之谜,为行业长远发展带来内生动力。
昨日,记者从保监会获悉,今年保险业“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好于预期。1至11月,年度保费历史上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资金运用收益1954亿元,平均收益率为5.91%。
保险资金运用今年最大的收效是资产负债匹配更加合理,资金运用收益大幅提高。
据悉,按照年化收益率计算,全行业有望达到7%以上。在今年震荡市场中,有的保险公司已经取得两位数的收益率。
在资本市场收获的同时,主业的结构调整也获得效益。保险人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规范才能发展、合规是生命已经深入人心,发展方式真正实现从粗放式数量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行业发展内生动力凸显。
“经营上不是跑马圈地,业务发展上加强了管理,全行业化危为机,整个行业经营费用和综合成本率出现双下降”,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预计利润总额460.9亿
据披露,1至11月,保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460.9亿元,扭转去年同期亏损113.59亿元局面,同比增加574.49亿元。其中,产险业务在近年来首次实现账面盈利,预计利润总额为23.43亿元,同比增加93.98亿元;寿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403.73亿元,同比增加329.51亿元。行业防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可以说,今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按照“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的要求,经过全行业共同努力,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形势比年初预期的要好。从发展速度、业务结构、经营效益等指标来看,今年以来确立的“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指导思想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效果是显著的。
调整到位成功实现软着陆
及早认清形势0,全面把握大局,立体式谋略,主动出击,保监会在破解结构调整之谜中担纲重任。
这场调整风暴来自2007年资本市场的高涨,使得部分保险公司出现了强烈的通过投资赚钱的冲动,盲目追求规模快速增长,到2008年上半年,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4%,创下十年增速新高。行业发展出现过热的迹象,使得保监会从2008年8月起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全行业从第四季度开始,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
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保监会对市场培育更多采用的是管理引导式,保险市场建设更加稳健”。
调整风暴后方见彩虹,软着陆成为点睛之笔。
今年前11月,全国各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0216.76亿元,同比增长11.65%。而2008年全年保费收入9784.1亿元,2007年全年保费收入7035.8亿元,2006年全年保费收入5641.4亿元,2005年全年保费收入4927.3亿元。
其中:财产险业务保持较高增速,1至11月保费收入2640.18亿元,同比增长22.28%,而农险、工程险、信用险增幅较大,分别达到23.19%、36.77%和67.87%;人身险业务在探底回升后出现加快发展的趋势,1至11月保费收入7576.58亿元,同比增长8.37%,增幅比前10月提高2.69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经过一年多的调整,人身险领域的期限结构、渠道结构和险种结构已有较明显的改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最新数据显示,1至11月新单期交保费同比增长32.6%,新单期交率达到25.42%。个人代理业务占寿险业务总量的44.28%,同比上升2.83个百分点;银邮代理业务同比增长4.53%,占寿险业务总量的47.75%,同比下降1.77个百分点。具有保障功能的普通寿险和分红寿险占寿险公司全部业务比重为76.93%;投连险和万能险则大幅下降。
非正常退保总体风险可控
“我们高兴地看见,社会公众的投保意识和维权意识同步增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据悉,1至11月寿险公司退保率为3.23%,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全国基本没有发生由于销售误导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大规模非正常退保事件,非正常退保总体风险可控。
财务数据真实性和销售误导一直困扰着行业发展。保险人痛下决心,在监管者的引导下,谨慎前行。
目前,数据真实性得以提高,如北京车险市场手续费率前三季度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业务及管理费率同比则下降3.9个百分点。保费支付风险下降,产险应收保费前三季度同比减少21.94%,保费批减率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销售误导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北京市寿险销售误导投诉量前三季度同比下降36.5%。市场得到净化,部分保监局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清退劣质机构,
“总体来看,偿付能力约束机制的强化、业务质量的提高、效益情况的好转以及市场秩序的规范,为防风险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服务和谐社会的范围拓展”,这位负责人表示。(来源:上海证券报/卢晓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