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11月24日电(记者 骆晓飞)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的资源潜力正在得到释放,循环发展理念的引入和实践,带来了盆地内资源型工业经济由物理意义上的“质”和“量”的提升向“化学聚合反应”和“清洁生产”转变。
察尔汗:“循环”理念孵出化工产业集群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青海盐湖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也是目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之一,走进其位于察尔汗盐湖上的生产基地,记者看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盐田旁,一处新建的厂房已拔地而起,不远处的另一片土地上仍然忙碌着建设者的身影。
“这就是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目前一期已经全部进入试车阶段,二期预计明年试车,三期也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盐湖集团副总经理李浩放指着新建厂区说。
据介绍,1999年之前的30年间,伴生资源极其丰富的察尔汗盐湖中,只有钾肥得到了开发利用,其他大量的钠、镁、锂等资源都被当作“废物”排放。
“每提取1吨的氯化钾就要产生大约3.5吨的氯化钠和15吨的氯化镁。虽然这些尾矿被作为废料储存了起来,并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李浩放说。
2001年,青海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生产项目被列为首批国家西部大开发十大重点项目工程开工建设,为了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盐湖集团借助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机遇,联合清华大学、中科院盐湖所等科研院所进行科研攻关,并以技术突破为依托,先后启动了加快盐湖资源开发的一系列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2005年10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与此同时,盐湖集团以氯化钾综合利用为主的一期项目正式开工;2007年和2009年,以氯化钠综合利用为主的二期项目和以金属镁一体化项目为主的三期项目又分别开工建设,正式拉开了在察尔汗打造国内最大盐化工基地的序幕。目前,盐湖集团钾肥年产能已经超过了20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