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世昕
长江上游惟一的国家级鱼类保护区要不要为一个水电项目让步?在过去大半年的时间中,国内数家民间环保组织一直在和酝酿中的重庆市小南海水电开发项目“较劲儿”。
上个月,一条消息几乎让环保组织们绝望:据说,有关部门已经同意修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要在长江上给小南海水电开发项目让出一块地盘,而且调整的方案很快就将提交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
通常,这个评审委员会在每年的11月召开一次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会,评审委员会的30名委员将对需要调整的国家级保护区进行投票表决。环保组织们担心的是,30名评审委员能否替那些长江里的鱼守住它们最后的避难所。
事件出现了转折。11月9日,当6家环保组织向这个委员会递交旁听申请时,委员会的答复是,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不在今年评审会讨论的范围内。
“这意味着,长江上游的那些鱼算是暂时躲过了一劫,因为调整保护区的会一年就开一次”。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说。但他认为,目前还只能是谨慎乐观,毕竟当地对开发小南海水电项目的热情很高,今年不调整,还有明年。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告诉记者,正在进行修编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已经明确要上马小南海水电项目,这部规划正在报有关部门审批,一旦通过,小南海水电项目就合法了。
翁立达为长江工作了30多年,他说自己不是反坝派,但反对无序建坝。对长江来说,目前急需说清楚的是6000公里长的河流究竟能承载多少坝,而不是任由地方政府和发电企业各自跑马圈水。他建议,应该对《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中拟定的水电项目重新考量。
低调的小南海水电项目
与以往几次反坝的经历不同,此次在小南海水电项目问题上,环保组织与建坝方似乎还没有过一次正面交锋。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得到的消息,算得上是这大半年来,环保组织们第一次从政府渠道获得的正式消息,因为重庆当地对小南海项目的推进既积极,又低调。多数情况下,环保组织们只能从被邀请参与论证会的专家那里打探一点儿“小道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有可能是“十一五”期间重庆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工程计划动态总投资370亿元,如果开工,建成后的装机容量相当于2/3个葛洲坝,电力将主要用于市内。当地对这个工程的期望是,彻底改变重庆拉闸限电的历史。
按照我国相关的环保法规,自然保护区内不能进行任何的开发活动,而拟建的小南海水电项目正好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所以,对这个项目来说,要上马,必须要清除保护区这个“障碍”,而可行的办法就是调整保护区的范围。
在重庆市一份关于小南海项目工作进展的安排中也提到,如果项目上马,受影响的自然保护区江段将达45公里,而这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小南海水电站能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获得国家核准建设的关键和前置条件,还是开展小南海水电站项目前期的首要任务。
据介绍,调整保护区的范围必须经过几个步骤:首先,要由重庆方面聘请有关专家出台调整的研究方案;其次,由主管渔业的农业部对方案进行论证。如果农业部通过了调整方案,就交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表决。30名委员中,如果超过24人表示同意,这份方案就可以提交国务院最后定夺。
按照这样的步骤,早在2006年,重庆当地就已经委托中科院水工程生态所、中科院水生所等单位开始论证小南海水电项目的可行性,并在2008年8月完成了《小南海水电站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及其减免对策专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影响对策专题研究》)。
进入2009年后,围绕小南海的论证会更是一场接一场。2008年12月及今年5月,重庆方面两次致函农业部提请审查这份研究报告。农业部也分别于今年2月和5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据参加论证会的专家介绍,在那两次评审会上,都有权威的鱼类专家坚决反对调整保护区的面积,方案的制定者们也很谦虚,每次评审会都承诺要积极修改方案,拿出更有利于鱼的措施。而事实上,在不断修改的方案中也提出了修建仿生鱼道,人工繁殖放流特有鱼类的补救措施。
环保组织们得到的消息是,到了最近一次评审会上,反对的声音已经很弱了,而且有关部门可能倾向于放行这个方案。
|